京酱肉的酱怎么做好吃?
说到京酱肉,就少不了六必居的酱菜。在明朝永乐年间,北京就有了六必居的店铺了。据说当时京城里有不少制作酱菜的作坊,但是味道都不怎么样。后来有一对山东父子来到北京,开了一家卖酱菜的小店,他们制作的酱菜味道独特,深受食客的喜爱,店里每天都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有一天来了一个身穿破衣的秀才,问店里有没有饭菜给吃,店家很热情地招待了他,并将刚刚做好的酱菜让他尝鲜。这个秀才吃着美味的酱菜,连连称赞真是人间美味啊!吃完饭后,秀才说要到街上走一走,店家送他出门时,发现他脚上的鞋子已经破了,于是就拿出自己新做的鞋给他换上。随后,秀才告诉店家自己姓姜,叫姜太公。说完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第三天……每一天,这个衣衫褴褛的“姜太公”都会准时出现,吃完午餐后就会到街上逛一圈,而每天晚上回到店里都会吃到最新鲜的酱菜。就这样过了几天,这一天“姜太公”没有来,店家十分担忧,于是带着厨师来到了街头,果然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街角处。 “姜太公”见到店家后笑着说:“我听说你们做的酱菜很好,今天特来拜访。”“姜太公”说完便径直进入了店内,店家赶紧跟了进去。 一走进厨房,“姜太公”就说:“你们这里最好的酱菜是什么?给我尝尝!” 店家十分诧异,于是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酱菜让“姜太公”品尝。“姜太公”一口咬下去,连声称好,接着问价格是多少。店家不好意思说太贵了,怕“姜太公”嫌贵不买。 哪知“姜太公”摆了摆手,表示价钱不重要,他喜欢就好。最后,两人以物易物的形式完成了交易。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很多商人都专程来找“姜太公”购买酱菜,而六必居也因为这个传说变得越来越有名。直到今天我们去超市买酱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印有“姜太公”标识的咸菜。 其实“姜太公”说的就是豆瓣酱,用黄豆制成的豆瓣为原料,加上花椒、八角等香料和辣椒,经过发酵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