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重阳节是哪天?
每年农历九月初七,也是公历10月7日或8日,今年10月7日是农历九月初七,9点51分“重阳”。 这一天又称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等。 《易经》用六爻来记录时间变化,把冬至开始的一阳生到极点定为“初九”;把冬至到惊蛰这段期间分为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为一卦,从初九开始依次命名为“复、临、泰、否、乾、坤”,每卦五天,共三十六天。如此循环往复,一个周期为一年。在“乾”“坤”两个阶段,又各细分四个小阶段,每一阶段叫做“节”。
“重阳”就是在第九个阶段,太阳到达黄经210°的时候。这时阳气充足、天气清爽、草木繁茂,所以有“九九艳阳天”的说法。 不过,到了第十三个阶段“坤”的开始,天气就会由晴转阴,进入寒冬。因此民间有“过了寒露不算冷”和“霜降到了树叶掉”的说法。
古代对“重阳”很重视,古人认为“阴阳相衡,天地才合,故重曰‘重阳’”(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所以这一天除了登高还有祈福、祭祀等活动。 唐代文人杜甫就有诗《九日》记述了当时人们在“重阳”这天登高、喝菊花酒的活动。而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九月)九月重阳,都下赏菊。”
宋朝以后,人们会在“重阳”这天佩戴茱萸、祭祀祖先。元代伊世珍的《嫏嬛记·重阳佩茱萸》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佩茱萸,盖江左风俗如此。盖茱萸入道,法当祭重九。” 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茱萸》中也说 ——“九月九日,俗云'重阳'……儒士以萸囊插头,妇人簪萸。” 清代李慈铭还在日记中记录了杭州人“重阳”时的场景—— “重阳后一日。早饭后至孤山访方外友。归已晡(下午)矣。……夜睡甚酣。” 现在我国一些地区仍保留“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但现代人更注重的是这一天享受亲人陪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