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五行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说说“志气”这个词。在古代,“志”有“志向”“意志”的意思;而“气”有两个意思:一是“人的精神之气”,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精神动力”;另一个是“自然界的风云雷雨等”。所以,“志气”合起来的意思是:像风云雷雨那样变化不定的“气象”(风云变幻、风雨如晦),也指人的“意志”或“理想”。 再来看看“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成语的意思——有了坚定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就会像风云雷露那样,历经艰险、百折千回,最终达成自己的愿望。 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东汉开国功臣耿弇,少年时就有雄心壮志,曾对长辈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金佩紫,乘车食肉!”他的意思是说:我长大后要像富贵人家一样生活。于是,他投奔东汉光武帝,屡立战功,最后真的做到了“食肉驾车”——光武帝让他做了蓟州(今北京西南)牧,后来又升他为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刺史。 看了上面这段故事,是不是觉得“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真的很励志呢!
再说说“有志不在年高”这个说法吧。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顽强的毅力,哪怕年纪很小,也能有所成就。 这句话也有一个出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一卷。文章中有这样一段精彩描述:“说到年少成名,此事从古难全。看你的文字,不过初学笔墨,如何就得连珠,岂非天才妙笔!虽然年小,只怕你才高学广,万一进士中了,如宋礼孟宗,岂不两全其美?可惜我年老无寿,不能看见你青云得路、荣华显耀的日子了!” 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名叫“吴敬斋”,一个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文人——唐伯虎。
据说,唐伯虎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谋生做过木匠,后来得到了当地贤达人士的资助,才到北京去考中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功名——秀才。 有志气的青年应该有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信念,这个导向就是“奋斗—成功”,而不是“成功—奋斗”,人生应该有一种持续不断的正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努力”。如果你不想学习了,想想这篇文章的名字——“致知力行,功不唐捐”,捐的是你以前偷的懒,付出的努力不可能白费。如果你努力了,你的成绩一定会让你学有所成。就像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明天你是否会想念我?——嗯,我会。”——这真是满满的正能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