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华上市原因?
1.2004年之前,国家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的上市步伐是严格控制甚至停止的,神华这个当时号称“最赚钱的公司”当然也不会例外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垄断行业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并受到社会广泛批评。同时国外也有如宝钢集团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成功实现的案例。因此国资委在2004年开始放宽了控制上市公司数量的限制,允许部分优势企业上市。但是仍然保留了对具体项目的决定权。
2.关于神华的上市地点。当时选择上交所或者深交所都相对困难 ,因为涉及到一个新股发行的定价问题(深市比沪市更加灵活)、市值问题(上交所的大盘股数量较多,更有利于体现大市值公司的身份)等等。最终选择了上交所,是因为当时正赶上中国石油IPO遇阻,如果继续在A股发行新股,可能面临媒体质疑和舆论压力(此前已经有多个IPO被指有政府干预迹象);而神华作为央企又有较为稳定的利润分配,具备发行股票的条件。同时考虑到北京的中石油和中国石化都在沪深两地上市,为了避嫌也选择了在上海。至于说对香港还是美国上市的想法早期确实有过,但最终没有实施,主要是因为两大因素:一是当时的国际形势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十分有利,二是神华本身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国企属性,如果在国外上市,国资流失的批评恐怕难以避免。
3.发行规模问题也是一个争论较大的话题。最初预计发行约为15亿股,后缩减至12.5亿股,最后实际募集资金约780亿元。之所以设定较高的发行价(相对于现金发行方式,每股收益高达1.14元),一方面是维持国企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承销风险——当时有不少券商因保荐失败而被罚,所以尽管当前股价上升了很多,但其实当时是有一定的风险担忧的。至于超募现象则是在发行流程进行中才确定的,属于市场行为,不可控,也不存在所谓“变相融资”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