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副作用可逆吗?
先引一个我喜欢的词,这个概念由李雷教授提出,叫作“药品的潜在副作用”(side effect of drug) 。所谓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指的是药物在使用时可能发生的、但实际发生率很低(通常<1%)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虽然发生概率低,但却有可能带来较严重的危害和较大的治疗负担。 而题主所说的药物副作用应该属于药物的潜在副作用,而不是药物的明显副作用(常见副作用)。 其实很多药物都会有潜在的副作用,只是有的比较明显而有的比较隐匿。要完全避免所有可能的副作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比如阿司匹林虽然是经典抗凝药,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但是其消化道出血的副作用却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患者有消化性溃疡或近期发生过消化性溃疡,则应避免使用或者是慎用阿司匹林。如果必须使用的话,可以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来防范。
再比如抗抑郁症药物阿米其林,其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等,但如果出现上述副反应,一般无需停药,只要继续服药,症状多能逐渐消失。 但也有一些药物的潜伏副作用是难以逆转的。比如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其主要副作用为肾功能损伤,如果用药剂量过大或者患者本身有严重肾衰竭,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肾脏损害,甚至可能需要做透析治疗。 所以,在用药的过程中,既要警惕药物的明显副作用,也要警惕药物的潜伏副作用,二者皆需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