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作用中药有哪些?
中医理论中,皮肤疾病发生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又分为7类20法;内因包括禀赋不耐、饮食失节、劳欲过度、病后虚弱、久病伤正等。 对皮肤病变的中医治疗原则是:对内以调整整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消除致病因;对外清除病原,促使病愈。 凡是能够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药物都可以发挥“治未病”的作用。对尚未出现的病变倾向或轻度异常,应用此类药物治疗可获得防治效果。
具有“治未病”作用的药物包括:
(1)益气健脾的人参、白术、山药、大枣、甘草等;
(2)养血活血的当归、川芎、丹参等; (3)补益肝肾的熟地、萸肉、杜仲、补骨脂、菟丝子等; (4)清利湿热之黄芩、黄柏、栀子、车前子、薏苡仁等; (5)活血化瘀的水蛭、全蝎、蜈蚣、地龙、穿山甲、三七等;
(6)化痰祛瘀的白芥子、莱菔子、苏子等; (7)软坚散结的海藻、昆布、僵蚕、山慈菇等; (8)收湿敛疮的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等; (9)杀虫止痒的百部、蛇床子、艾叶、花椒等。
还可以配合针灸、熏洗、刮痧等方法预防及治疗某些皮肤病,如荨麻疹可选用大椎、风池、合谷、血海等穴位注射维生素B12;痤疮患者可以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注射胰岛素;斑秃患者可用梅花针叩刺患处,再用艾条熏烤;湿疹、银屑病患者可以使用中药外洗,或以药敷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