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来了吗?
通涨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里我试图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他第一个是从历史的维度第二个是从经济的本质出发 先放结论:我国的通涨已经处于起步阶段,但短期内很难持续走高 因为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搞市场经济(虽然过程曲折)那么改革开放40年带来了哪些改变呢?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当然这个作用目前还有待加强)那么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呢?也就是商品和劳务的私人部门供应能力(S)会随着需求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供给方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灵活的调节产量(Q),那么为什么还会存在通涨呢?其实这个问题问的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张和供给触发型通货膨胀的区别所在 通俗点说,需求拉动物价的上涨类似于自行车前面那个刹车闸,你踩得越用力,代价越高昂,但最终价格还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供给触发型的通货膨胀就像自行车的变速器,根据路面情况自动切换档位,看似很平稳,但其实成本已经在悄然上升了。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我国的物价总水平(PMI)已经处在临界点上,继续下滑空间已有限了,2019年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1.3%,而四季度尽管整体GDP增速转负但依然延续了第三季度的上升趋势,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由于需求不足,市场力量还在低位运行,企业主动提价的机会并不多,CPI上行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输入(猪肉除外)我们当前面临的更可能是一种隐形的通货膨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钱发多了”。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作为主权国家我们是没法像央妈说的那样子调低基准利率刺激需求的(因为利率已经接近0),因为一旦降息就意味着债务利息上升,财政压力陡增(目前政府负债率已经超过60%,居民贷款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更重要的是降息刺激需求的同时并不会改变当前供给不足的局面,既然需求已经疲弱,为何还要激化矛盾呢?所以当下最好的选择可能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当然最好的局面其实就是美国大放水,我们跟着喝口汤,不过现在显然不是那样。
综上所诉,通涨已经在路上,但是应该不会特别猛,毕竟经济下行压力太大,谁也不敢轻易加税(虽然最近中央出台了很多减税降费的政策)。至于你说的大宗商品暴涨,那只不过是通涨来临前的前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