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五行是什么意思?
45在五行中为土,因为四柱地支中的辰戌丑未属土,午火生之以得根,又因天干中有戊己,所以是土。 五行学说的是很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界的现象、物质的各种属性等等,但主要是讲五行的阴阳变化规律和相生相克的关系对人们影响。 五行相生的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中医学里讲到“天人相应”,也就是说自然的变化会反映到人体上,而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的变化也会反映到外部的表现。那么45土是怎么得来的?这就要从太阳的运行规律来讲了。 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到春分以后,昼夜平分。从秋分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直至冬至,如此循环。
在中医理论中,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分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十个时间段,共有二十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就是十五天,这么循环,一年就有七百五十个时段(一个公历年等于365.2419天)。其中每个节气的最后一个时段称为尾,第一个时段的前十天称为头。这样划分就是为了便于观察日地运行规律与人体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冬至之前阳气渐盛,阴消阳长,到了冬至一阳生,这时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慢慢开始恢复,到春分阳气升腾,达到顶点,此时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生理功能最强的时期,所以养生要顺应自然,多锻炼,注意休息。
过了春分,阴气逐渐加强,阳气渐弱,要开始收敛,静养。谷雨至立夏期间就是阴阳交替的时候,这个时候养生要侧重于平衡阴阳。立夏后,阳极气盛,万物峥嵘,人的功能也到达顶峰,所以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强身健体。
夏至一阴生,外界气候开始由热转凉,人体内阳气逐渐减弱,阴气增强,这时要多加注意,不要过分贪凉,否则寒凝气滞,会损伤脾胃的运转,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立秋之后阳极之气达到顶点,然后慢慢下降,阴气逐渐增强。处暑节气,天气渐渐转凉,秋高气爽,人的情绪也随着天地的变化而逐步变得稳定下来。霜降立冬之间,气温骤降,阴气最强,阳气最弱,是疾病高发的季节,要注意养生。小雪大雪冬至前后,天气逐渐转入寒冷,阳气潜伏起来,阴气盛极而衰,虽然是个养生好时机,但却是最容易生病的阶段,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