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前如何训练?
赛前练习应该根据赛程、对手、自身状态等合理设计,而不是一味加量。 就拿跑步来说吧!赛前减量不减强度,是大多数教练和运动员认可的赛前准备策略。但怎样才是减量呢——在比赛前一周减少训练的量和强度,并不是要求运动员在赛前几天停止训练。如果运动员长期没有参加训练或过度休息,突然间参与高强度的比赛,身体机能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有些运动员认为赛前的减量就是“少跑一点”,于是他们减少了5000米比赛的训练量,只跑2500米,结果在比赛中因为体能储备不足,速度跟不上来,最终没能完成比赛。这其实是对减量的误解。 真正的赛前减量应该是减少运动负荷,即适当降低训练的频率和量。比如原来每周训练6天,现在就练5天;原来每天跑10公里,现在减少到8公里……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竞技状态,又能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当选手已经适应了赛前的减量模式,就可以考虑逐步增加运动量了。
对于多数非职业运动员而言,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作,日常的运动只是兴趣,并非职业生涯。他们不需要像专业运动员那样为了训练而训练。他们大都可以采用“少而精”的训练原则。 在比赛的前几天,可以专门练习自己所需要提高的技术动作,进行小重复练习,加强记忆,从而提高技术的稳定性。还可以结合恢复性训练(如筋膜枪)放松肌肉,缓解肌肉酸痛,加快身体的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赛前训练应该以有氧训练为主。因为在有氧状态下,脂肪才能有效氧化供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同时在有氧状态下,糖类消耗大于乳酸堆积,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赛后疲劳感。
总之,合理的赛前训练不仅能为比赛做好准备,还能预防伤病,让运动员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