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字五行属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特意查了几本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结论是“匡”在汉字五行归属上属于“木”“土”两种属性。
根据《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知道,“匡”的部首为“匚”,而“匚”部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部首了,所以不能继续再分为其它部件。
从字形上看,“匚”也是“方”的变形之一——因此我认为这个“匚”应该是属于一个整体,不能被分割开来单独使用。那么这样一来,“匡”就没有其他的偏旁了;也就是说它没有一个能再分出来作为另外一个字的部件的部件。 《说文解字》中对于“方”的解释如下: 一曰象覆盆形。象人之面横相背也。一曰四方,四边也。
段玉裁注:今本方作方者,误。古无舌上音 ,凡言放,芳皆读如方[fəŋ]也……许谓方、放、芳之同声者,放与芳犹方之放与芳也……按此二字古今异读甚明,不必强为之合。 从上面可以看出,古文中的“方”字是没有右边的部分的,而且它的读音和“扶庚”相近。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方”的古体写法里是有“口”部的,这说明了“口”并不是用来做偏旁的一部分,而是和“人”一起构成整个字的形体特征的重要部分;换句话说,“口”是不能被当作另一部分的部件来使用的。
我认为把“匡”归入到金、水二行不妥当,理由是上面的两个证据都可以证明它是属于木属。 我认为古代的人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发现某些字眼更适合作为某行的代表,并会在以后的书写过程中将其作为统一标准。比如说“山”“石”这两个字,在古代都是同义词,但是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两种不同的汉字类型——前者一般用于表示山的形状或意义较为抽象的词,而后者则主要表达具体的石头这样的意思了。 所以我觉得这种归类方式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