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肌炎怎么得的?
小儿急性心肌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感染因素是主要病因,其中以病毒最多见。 1.肠道病毒71型(EV71) 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在春夏之季发病率最高,多为暴发流行,常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中,也可发生于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前可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但多数无明显的全身及消化道症状,而是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2.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B) 主要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与上述肠道病毒71型心肌炎相似,但较后者轻,病程较短,恢复较快。
3.腺病毒(Adenovirus) 临床上常分为3大类,即腺病毒肺炎、腺病毒性肠炎和腺病毒性结膜炎。近年来又有报道腺病病毒可以导致心肌炎的发生。
4.其他病毒 (二)免疫相关性心肌炎 常见的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多发于5岁以上儿童,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和大出血等。
另外,麻疹、水痘、猩红热等也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这些传染病都可引起心肌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炎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儿童免疫功能的降低,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亦有增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