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宝丹有副作用吗?
降糖药的作用机理各有不同,有的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如胰岛素);有的是通过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的(噻唑烷二酮类);还有的是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或提高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能力来降低血糖的(双胍类和非磺酰脲类)。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然而,无论哪种药物,都不会“万能”,也就是说,并非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显著疗效,当然也就不会完全没有不良反应。 1、双胍类药物 主要作用是减少肝糖生成,增加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味觉异常等;较少见的有乳酸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乏力、疲倦、胸闷、头晕、睡眠障碍等。目前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
2、磺脲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引起糖原合成酶激酶活性增加,促使肌纤维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及磷酸激酶C的α亚基蛋白表达,从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其中,磺脲类药物又可分为α-糖苷酶抑制剂和磺胺类的胰岛素增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特罗和米格列醇,主要通过抑制肠道α-糖苷酶对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改善餐后高血糖。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体内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胀气、体重减轻、头晕、乏力、皮疹、肝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目前常用的该类药物为吡嗪酰胺和罗格列酮。
4、糖蛋白激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目前处于研究阶段,主要有苯甲酰氨基吡啶衍生物及2-氯苯基吡啶衍生物,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该类药的优点是不需要通过胰岛素受体而直接作用于胰岛素的靶器官,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目前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5、注射胰岛素 在以上四类药物中,胰岛素是目前唯一需要注射给药的药物。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其是蛋白质类物质,因此有可能导致注射部位皮下结节形成。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如果发生低血糖,应及时处理(补充含糖食物,严重时给予肾上腺素或者胰高血糖素治疗)。 如果服用上述五种药物后,患者的血糖仍无法控制到理想水平,那么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加用其他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