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人体有副作用吗?
我学药的时候,书上的原话是:中药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有害的作用,即不良反应;而“副反应”则多指药剂科使用的西药所产生的不良作用。。。 中药的毒性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是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导致蓄积中毒所致。 当然,现在没有课本了(笑),不过百度词条是这么写的,应该还是相对正确的。 那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要服用适量、服用时间不是太长,就不会有毒了呢?
先给出答案吧,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呢? 有个东西叫作药物代谢动力学,用大白话说就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进而得出“适量”的概念。但是,这个“适量”是需要根据人体的个体差异、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以及药物在人体外的分解情况等诸多因素来确定的,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也就是说,对某人而言,该药物按此剂量服用才是适量,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刚好超过该剂量才是适量。所以,所谓的“服用的剂量以能治好病为宜”也是不科学的,或者说是非常粗放的,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目前对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尚缺乏完善的检测方法,而且各个药材市场鱼龙混杂,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无法鉴别中药材质量的好坏,自行购买使用中医治疗疾病的风险自担。 还有,中医讲求辩证论治,同一个病症,因为发病原因不同,个体差异等等,用药也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方”,所谓“某药治百病”“包治七十二症”都是骗人的(这里要排除中西医结合治疗某些疾病的情况,比如胃溃疡,西医认为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需要用抗酸药治疗,而中医则认为这是胃火旺盛导致的,需要清热泻火治疗,二者结合对胃溃疡有很好的疗效)。
最后提醒一点,任何药物都是有半衰期的,也就是有残留毒性的,停药后,残余药物在体内逐渐清除,毒性会慢慢降低,直至消失。服用中药也要像服用西药那样遵医嘱,不要擅自延长服药期限和增加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