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点燃擦拭有什么作用?
我做过相关的实验,在烧瓶中注入白酒、啤酒和纯净水,用酒精喷灯加热后分别得到气态、液态和气液混合物。然后,分别向这三个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发现只有白酒和啤酒溶液出现沉淀,也就是分子扩散的结果,而加酒精的纯净水却没有明显变化(当然最后也有少量白色物质出现,只是非常缓慢) 因此我的实验结果表明,纯水和烈性酒(如乙醇含量大于50%的白酒)燃烧后并不能将分子中的碳氢键断开,也就是说不能使分子扩散。这与高赞答案的结论是相符的。
但是,如果像高赞答案说的,那么为什么用火柴或者打火机就可以轻易将棉线等可燃物的碳氢键打断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火柴等火焰温度过高,超过了上述实验中使用的酒精灯焰的温度(其实生活中火柴划燃后的火焰温度应该是更高的);
2.火焰不是单纯的火焰,而可能是高温高压的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要远远高于上面的实验中所加入的醋酸溶液;
3.火焰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粒子或者其他表面活性剂,能起到类似催化剂的作用;
4.火焰中的氧气含量显然比上述实验所要求的要高。
以上几种因素应该综合起来影响碳氢键的断裂速度,导致明火可以轻易使碳氢键断裂。 不过,上面所有的讨论都只基于理想情况——即碳氢键的断裂与重组都是瞬间完成。事实上,有机化合物燃烧时存在明显的链反应现象,也就是有机化合物燃烧并不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碳氢键组成的,而是链式反应过程中一系列碳氢键断裂与重组的进行。有些含碳化合物燃烧时可能会释放出有毒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