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的原理及作用?
“拔罐”,俗称“吸筒子”、“拔吸管”等,是一种以杯器抽去管内气体产生负压,使管外皮肤充血水肿,从而起到疏风散寒、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祛除湿邪、辅助治疗脊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作用的传统中医理疗方法之一。 这种利用机械原理进行排气的办法是否能作为治病手段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它的历史。
我国古代医书中记载的“拔罐疗法”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罐]煮烂则能止暴出血;若灸后拔之,尤起沉疴;或以物盖之,次日泻下;或腰以下浮肿,拔后而散。” 至少在明清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拔罐的作用及其机理。那么现代医学是如何阐述这一现象的呢?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相互协调、彼此影响的。当机体受到外界邪气侵袭或体内阴阳失衡时,就会发生疾病。而拔罐正是通过真空负压、温热刺激以及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变,通过调节机体功能状态,达到祛除病痛的目的。
现代研究表明,拔罐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促进组织营养,消除水肿,缓解肌肉痉挛;还能降低局部血管阻力和静脉压力,减少血液淤积,减轻疼痛;并且可以显著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与机能恢复。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开展的“磁珠拔罐”、“水玻璃拔罐”等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为古老的中医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人们对中医诊疗技术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医特色疗法惠及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