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具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了很久,写了很久的论文,但是一直没有来得及发表出来。 这里我简单说几句,因为题目比较大,我也不知道怎么详细说起好。 我个人认为,气的基本性质应该包括:流动性、传递性、运动性(能量)、信息载体和传播中介。这些性质的简单概述如下: 1. 气是流动的,可以通过推动力或者惯性产生运动;
2. 气能够传递压力、动能和势能,也可以传递其他诸如电荷等;
3. 气具有运动的动能并且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4. 气和经络一样,是信息的载体,可以传输热量、电信号和其他神经信号。 所以从这四个基本性质可以看出,气是人体内的一种流动性媒介。这个媒介起着传导器和发动机的作用。
一、传导器——感应与放大功能 气作为人体内的信息载体,可以感受外部的刺激并做出反应。同时这些反应还可以形成叠加效应。比如外界气温升高时,体表温度会随之上升,如果这时候你感觉到热,那么这其中的传导过程很可能就是这样:体表感受到温热刺激——传入神经元→脊髓→大脑皮层(温度感觉区域)→大脑皮层的温度调节中枢→发出指令给效应器(肌肉),使皮肤散热增加。
而气作为动力来源,可以在体内实现生物电的放大。比如人体在平静呼吸的时候,进入肺部的空气会经过气体交换,有氧气含量较低的一侧通过换气膜(空气进入肺部的入口)流入血液,将氧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组织细胞进行燃烧供能。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血液不断流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电磁反应可以在肺部气液交界面上产生离子流(由于肺泡中富含溶质,因此气液界面的面积非常大)。这种电流能够在肺部循环放大,从而产生“呼吸电压”。这个过程类似于电压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当然,体内的电气活动非常复杂,除了用于能量供应以外可能还具有其他的功能。例如调节内分泌,促进代谢产物的运输等等。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比较少,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二、发动机——提供动力源泉 上述的电化学机制虽然能在人体内产生“动力”,但这种动力非常小,不足以直接驱动机体运动。这种微小动力的汇集需要借助其他机械装置来完成。而气正是充当了这一角色。它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进而推动机体运动。
当机体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的动能首先作用于椎间盘,使纤维环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与此同时,椎管内的脊神经受到压迫或牵拉,通过反射途径使相应节段的脊柱肌肉开始收缩,继而引起运动。而在休息时,肌肉的伸缩使得气受到压缩,引起静脉回流,冲淡局部神经递质,抑制了机体的运动。
气在人体内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通过气的运动,促进了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推动了水液的代谢,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推动作用 气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器官、血液、水液的运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主要依靠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来实现。人体的生长发育,全身各个脏腑形体官窍和血液、水液的新陈代谢,都是在气的推动和调控下进行的。如肺的呼吸运动,心的推动血液运行,脾的升清化生气血和运化水谷精微,肾的蒸腾气化等,都是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的具体表现。若气的推动作用减退,人体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而见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血和水液的运行代谢失常,可出现血液瘀滞、水液留积等病变。
2、温煦作用 每一种气都有温煦人体体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和脏腑、经络、肌肉、皮肤等正常生理活动的温度的作用。如维持和调节体温,温暖脏腑、润泽形体、温化水液等,都是气的温煦作用的具体体现。若温煦功能不足,则见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脏腑功能减退,代谢活动减缓,甚至各种生命活动衰亡。
3、防御作用 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功能,如外邪入侵时,赖气的抗御,或驱邪外出,或使病情逐渐好转。若正气不足,抵抗无力,则外邪乘虚侵入而发病,病情较重,病势进展也快。
4、固摄作用 气有固摄(控制、统摄)体内血、津液、精等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同时还有维持内脏器官位置的恒定的作用。如肺主气,有管理全身之气的作用,又有控制咳喘的作用;肾有固摄二便和精液的作用。以上都是气的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若固摄作用减弱,相应的控制力量减弱,可出现自汗、出血、遗精、滑精、尿失禁及脏器下垂等病症。
5、气化作用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相互化生和转化,即津液化血,血化精;精气升华于肺,敷布全身;水谷化为精微又化为汗液,汗液排出体外或渗入血脉等,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若气的推动作用不足,人体内水液不化,浊气不降,瘀结阻滞,则易引起痰饮及腹内瘀结的症块。
6、营养作用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的化生,如脾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营养作用,即是气的营养作用的主要体现。 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作用,都是通过营养作用来完成。若营养功能不全,则见消瘦、形体失常、疲乏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