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邓的五行属什么?

黎泽治黎泽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集韵》上声三十五盏,今音zhan四声。 《姓氏考略》云:“本自颛顼高阳氏之孙重黎之后,舜命重黎为司徒,掌教庶民而有功,赐姓曰邓,谓之光氏。” 《通志·氏族略》载:“邓氏,高阳氏之后。周宣王封舅公仲甫于邓国(今山东定陶西南),号为文侯。生伯禽,袭封于鲁。齐桓公时,陈国公子完来奔,为齐大夫,食采于田,后人以邑为名,谓之“田完”。其后子孙有随姓田的,也有仍姓邓的。战国中期,邓国为楚所灭,其地划入楚国版图,称邓郡。秦统一天下后,设置南阳郡,郡治位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市)。西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改南阳郡为雍州颍川郡,西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将颍川郡之邓县作为宗室女馆陶公主的汤沐邑,汉代的邓县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邓州市附近。王莽篡汉后改邓州为章德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复改名邓州。到了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占据汉中以后,自称左将军,并受封为豫州刺史,治所在沛郡,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一带。为了与当时号称蜀汉相区分,史书称其建立的政权为“汉中王”或“先主”,而他的儿子刘禅即位后,蜀汉政权又恢复了“汉”的国号。

西晋代魏后,把汉帝迁到河内郡温县(今属河南),南朝宋武帝永初年间,把汉帝迁至襄阳,南朝梁武帝时期,汉帝被移到新野。这个时候邓县还是隶属于南阳郡。到了唐朝,因为邓县隶属于山南道,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汉朝虽然国号汉,但实际疆土并不大,而自己的家族李唐又通过武周政权得到了“周”的姓氏,于是唐贞观九年(635年)正月下诏改名为邓州,并以此作为唐王朝的郡望。 另外说一点题外话,古代的姓氏制度和今天不一样,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个姓氏,而是一种姓下很多氏。这些氏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使用或者弃用。比如孔子和他爹叔梁纥都是商纣王时期王室的后裔,孔子的爵位是宋国的司马,因此叔梁纥的氏就选用了司马,而孔子成年后取名为丘,故孔子的全名就叫孔丘,简称孔夫子。

红飞猴红飞猴优质答主

一般而言,我们常见的复姓比较少,复姓多为两至三字。常见复姓有:欧阳、上官、司马、东方、皇甫、夏侯、诸葛、闻人、羊舌、东郭、南门、盖诸、澹台、澹台、公冶等。“欧阳”这个复姓可以拆分成欧阳二字,按照“五格剖象法”来计算,“欧”字的“五格”数分别是:6,10,15,其中“15”对应五行之土;“阳”字的“五格”数分别是:10,24,25。其中“25”对应五行之土,因此“欧阳”这个复姓的五行就是土。

复姓有多个字,拆分成单字后所对应的五行不固定,要依据五格剖象法来计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