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财政收入是多少?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北京GDP和财政收入的分析,大部分都是从2014年前后开始起底北京的GDP总量或增速的(也有部分从建国初期就开始起的),然后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其实这种口径的GDP对北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北京的GDP统计范围和绝大多数城市都不一样(主要是没有包含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和行政事业费缴纳人)(详情请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 也就是说用2013年以前的GDP数据来推算现在的GDP总量是严重不合适的,甚至是有误的!那么应该用什么来作为基准年份呢?我的看法是用2015年和2016年的GDP增长数据来算。为什么是2015年和2016年而不是其他两年?因为2015年和2016年是GDP核算方法改变之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之前的数据已经没有意义了。另外,由于北京GDP的构成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一直在下降,所以也不必太纠结于三次产业的GDP数值。 在确定了基准年份之后,就可以知道这几年北京GDP的实际增长情况了。 从下面这张表可以看到,2015年和2016年北京GDP增量实际上只有700多亿,这个数和前几年一比简直是少得可怜,而这两年财政收入可是都超过了一万亿啊!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年北京GDP的增长主要来自新增人口(约两千万)和住房价格(涨了近一倍),至于大家所认为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提质增效这些显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当然有人会问那到底什么是GDP呢? 我可以很明确地说GDP就是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总和。(这里不包括房地产) 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折腾,GDP最后都要体现为实物形态的最终产品和服务。 而财政收入虽然也是税收加非税收入的总和,但是其中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于税务系统征收的增值税、所得税等,而这些税收基本上都以货币形式存在,并不是实物形态的收入。 有人会问了,既然你算出来了2015-2016年北京GDP只增加了700亿,怎么这一年财政收入却多了近三千亿呢?这多出来的两千多亿哪儿去了?我还以为北京GDP增幅这么大,财政收入也会多这么多呢! 你看,这就是用老眼光来看待新事物导致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