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成什么增长?
先引用一下中国GDP数据,2011年增速是9.5%,2012年是7.8%,这还是包含了各个月份的数据。 然后我们看一下美国的GDP同比增速数据(同样包含各季度数据),这是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参考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看到,12个月滚动统计平均下来,中国的GDP增速是高于美国的,而且在很多年份里比美国高出一倍甚至更多。当然也有年份中国GDP增速低于美国的时候,比如2014年中国GDP增速仅为7.3%,而同年美国GDP同比增长了5.2%。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美国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的1.8倍左右,因此GDP增长速度低于中国很正常啊!的确,如果只看年度数据,这么算没有错。但是看12个月平均数值的话就没道理了,因为GDP总量大就意味着每年GDP增长量也要多啊?这样算下来,中国GDP增速应该比美国还快才对。为什么实际上的增长率却反而低于美国呢? 这是因为GDP是个核算数据,意味着不管你是不是主观上希望它增长,只要没超过底限,就会认为它是增长的;反之,哪怕你主观上希望通过政策刺激实现GDP的高速增长,但因为种种限制因素存在,最终实际值反而较低——这就是宏观调控常常提到的“有保有压”、“定向调控”,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
从上述GDP数值来看,至少到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一直在下降,也就是说,在保持相同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所需投入的资源越来越多。这也正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尽可能少地投入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政府需要慎重权衡的问题。 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也是大趋势所致。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增速曾经高达10%以上,到了本世纪初期依然保持了6%左右的增速;同样是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和台湾地区在经济起飞阶段增速也同样很快。但进入新世纪后,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速都陆续下台阶,现在基本上都在2%~3%之间。 这不仅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规律,而且是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国际贸易分工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