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有噪音吗?
坐过北京四号线,五号线,八号线,十号线,十一号线的乘客们都有这感觉吧 进闸机的时候 哐 当! 出闸机的时候 轰隆隆! 列车进站的时候 哗啦~ 车门关闭后 嘎吱吱 。。。 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低,配合着车门打开关闭的重复动作,奏出了悦耳的交响乐。
如果你站在出口处听的话,还会发现不同的站有不同的音乐哦~ 我就曾经被这首奇妙的乐曲吸引,站在出入口听了好半天。可惜音乐家们没有版权意识,要是有的话,早就被诉至法院了(#゚Д゚)
不过,如果是在车上听的话,那就没有这么美妙了。因为噪声来源之一就是列车与轨道之间、列车与列车之间的碰撞产生的噪音。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在地下,我们仍然能够听到这些声音呢?(#゚Д゚)难道地下的回音太大了吗?! 其实,不是地面的回声大,而是我们通常不习惯在地下也听到这样的声音,所以在听觉上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那这些声音真的有那么大影响吗? 当然有啦!比如说在列车间隔很短的情况下,后一辆列车进入车站停车时,由于前一辆列车的车门还没有完全关闭,后一辆车司机来不及看清前方是否有车辆或者行人,就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所以,地铁设计时就会考虑这个因素,把车门设计的更加厚重一些,这样能更好的保证行驶安全。
地铁的噪音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目前,北京在建的地铁线有15条,2015年通车里程将达561公里,地铁客流已占公共交通比例的 40%。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红看来:“地铁自身噪声在控制范筹内,但地铁振动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危害不可小视。”
地铁在运行过程中,车轮与钢轨、牵引电机、车辆撞击等不断产生动态荷载,在隧道或围岩中激发次生性振动并向地表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与土质、岩层发生共振,改变了振动频率和幅值,以弹性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建筑物内,使建筑物产生立体振动,进而产生噪声。这种次生性噪声污染称为“二次辐射噪声”。
李红说,地铁振动导致结构共振,进而引起的室内噪声达40~55分贝,以家庭为例,噪声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如看书写作业的学生注意力下降达50%;室内噪声在50分贝时,人的心血管发病率提高一倍。“北京近200公里的通车里程,沿线居住人口300万、辐射人口500万。仅北京就有478处地铁振动敏感点,其中学校127个。以北京为例,全国共有500多所学校受到地铁影响,学生听力下降30%~50%。”李红说。
目前,地铁建造过程中,在选择线路时尽量避开高层建筑、居民区和文保单位,不得已经过敏感区,需对车辆、轨道和隧道采取减振降噪措施。但减振效果不甚理想。对此,李红认为,振动治理有3个关键点:首先,前期做好勘察、评估工作,根据周围敏感点,选择合理的线路;其次,地铁车辆、轨道和隧道应考虑减振降噪要求;第三,对于超标区域,政府应作为公共财政的投入重点,由政府组织整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林谦曾建议,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应进行联合评估,并对地铁线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将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纳入卫生学评价指标,将地铁的噪音、振动控制在合理的、安全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