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在五行属什么?

裴政裴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写一本小册子了。 简言之,数字在五行属性上是“无”的,也就是说,它不具备五行的特征。 下面具体说说这个观点的来由。 要了解数字五行属性的来源,必须知道中医理论中“象”的概念以及阴阳五行是如何引入医疗领域的。 在中医理论中,“象”是生命信息的表现形态;而阴、阳二气是构成世界的两大基本元素,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阴阳二气来解释其存在规律。比如太阳系有阴晴圆缺,地球上有人体阴阳。

所以,引申到医学领域,古人发现人体也有阴阳二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且可以用阴阳二气的盛衰来解释病理过程和诊断疾病。 那么问题出来了,人体内既然有阴阳,为什么还要引入自然界中的阴阳?人体的阴阳是从哪里来的呢? 根据我们的观察,人体内的阴阳确实与外在的自然界有着某种关联性,比如说一天之中,白天阳气盛则夜晚阴气盛,此时人体阴阳之气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则交替运行——这其实就是自然界的阴阳对我们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大自然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带“阳”字和带“阴”字的物质,它们要么直接来自太阳(如阳离子),要么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附属产物(如淀粉、纤维素等)。

基于上述现象,古人得出了阴阳互生、阴阳共存的理论,并由此衍生出数术之学,而这其中就包含了五行学说。 不过,古人的这套理论里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的组合,那怎么区分阴阳的地位高低?哪一方是阳哪一方是阴呢? 如果没有这个区分,万事万物不就都变得阴阳中立了吗? 为了区分阴阳,古人创造了阴阳五行说:天地之间存在着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它们分别对应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木火土金水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处于不停运动的状态。 同时,古人在实践中还发现了五行的另一个特点:它们可以对应自然界的事物(即“象”的特点),而且对应的是事物的普遍性质而非个别特性。五行就可以用来标示自然界的事物的阴阳属性了:木火土金水,阳阴阴阳阴。

从图中可以看到,如果单看每一行,它们的性质是两个完全相对的,但是如果将五行的四行放在一起,它们又可以各自分化为阴阳两个小行,如此层层细分下去,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一个五行归类而得到解释。 这就是阴阳五行说广泛用于医学以及其他行业的一个基础:它能够在宏观上对宇宙进行归纳,在微观上对个体进行分类。

但是,阴阳五行说虽然是建立在对实践观测基础上的理论体系,但它毕竟不是客观实在本身,而是一种认知模式,一种抽象化了的模型。既然是模型,就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完善。 在两千多年的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了阴阳五行说的一些缺陷和不合理性,于是对它进行了调整改进,形成了今天的阴阳五行理论。 而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五行不再代表固定的物质实体,而是代表了一种运动的态势,一种阴阳动态平衡的关系。所以,现代的阴阳五行者认为,63并非木火土金水,它是木火土金水六者的不平衡状态。 用一句不恰当却容易理解的话来表述就是:63是一堆破铜烂铁混合在一起,还没弄整齐呢! 所以63不是木,也不是火,更不是土和水……它就是杂七杂八的东西混在一起。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63的这种特质来自于能量场的差异:由于自然界存在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且不同的能量形式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尽管我们看到的天空中的云彩是水,土地里的生物是土,但我们却无法确定它本身的能量形式到底是怎样的。

易岱昌易岱昌优质答主

在中国,通常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记录时间。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别是: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配合使用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所以也称作“六十干支”。六十干支的序号,周而复始循环使用,这就是古代计时的方法。六十干支依次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同时天干和地支对应五种元素,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甲、乙属木,甲是阳性,属阳木,偏官;乙是阴性,属阴木,正印。

丙、丁属火,丙是阳性,属阳火,正官;丁是阴性,属阴火,七杀。

戊、 己属土,戊是阳性,属阳土,正财;己是阴性,属阴土,偏财。

庚、辛属金,庚是阳性,属阳金,偏印;辛是阴性,属阴金,正财。

壬、癸属水,壬是阳性,属阳水,七杀,癸是阴性,属阴水,正杀。 所以,要判断某个年份的元素,只要根据上面的规则一一对应即可。

申年对应的元素是金,比照地支里面的金,可以判断出申年为男性,属相为猴,性格刚毅坚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