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含义五行属什么?
“建”字属木,有建造、建立等意思 《荀子·劝学》中有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其中“跬步”便是半步的意思——也就是一步的一半。《战国策·赵策二》中也有记载: “臣闻行千里者常在旦暮,而飞将军李广难与争锋。” 所以古人把半步叫作“跬步”,引申为“积累”之意。 而“建”字的本义就包含有“积累”的意思: 《说文解字·廴部》中说:“建,立道也。” 而“建”的本义便是指用柱架起建筑物,所以含有“建立”“树立”的意思: 《礼记·檀弓下》中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谈论丧葬之事: “君薨,卒哭而祔位。君复,卒事而葬。” 其中的“建”即指搭建灵棚、设立灵位。
因“建”含建立之义,所以还特指君主即位,如《书·舜典》中的“舜即位,明命善德”。 又因为“建”的本义包含有“树立”的意思,所以由此衍生出“创立”“建立”等意。
五行中的“水”不是指“流动的、液体的”,而是指的是流动和液体之间的东西。 中医理论中所说的“水火既济”,是说心属火、肾属水,心火下降至肾经(像下雨一样),滋润肾水; 还有“木火上炎”“金水相涵”等等,这些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有依据的。比如肾精化生肾气而上达于胸中,与心包经气血相互交通而成心火。
至于说脾土居中央为万物之首之类的说法是后来加入的,属于儒家的思想。 现在中医学界普遍认为,人体有阴阳之分,五脏之中,心为阳脏,肝为阴脏。所以才有《黄帝内经》云:“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的说法。 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指,人体内阴气(血的物质基础)不足就会发热(因为血少了自然温度上升了),阳气(气的功能状态)虚弱就会发冷。并不是阴阳之间有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或“循环相生规律”的意思。这个误解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