讟指什么生肖?
“讟”的解释应该从字形(字源)去分析。 《释名·释言》中说,“讟,读也;言论诽谤,读议其短。”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本意是指背后议论他人是非。 而“渎”的意思是“用轻慢的态度对待不应当轻视的人或事物”。这两个字古音近,在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里,就把二者放在一起解释。所以,“讟”的意思其实就可以引申为背后非议、指责他人。 这样的含义和“鸡”怎么扯得上关系呢?但这里要说的正是,由于“讟”的字形由“鸡”和“直”构成,而“直”在古代又常常假借为“知”,所以,“鸡”在古代就常常用来表示“诋毁”“诽谤”等意思。
比如《庄子·秋水》中有“诛暴莫如猛,骂盗莫如严”的句子,其中的“骂盗”其实就相当于后来的“诋贼”,也就是辱骂、指责强盗。这个“盗”其实就是“歹”,古代的“歹”就是“凶狠、残暴”的意思。而“鸡”在古代往往表示的就是“凶狠”“残暴”的意思——这也许是因为“鸡”的本义是“凶猛的动物”所决定的。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鸡”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凶恶的行为,一种恶毒的想法。所以,这里的“鸡”其实应该指的是生肖中的“蛇”。
我国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些生肖动物几乎尽为人们所喜,只有“狗”这一生肖,常遭人非议。
如贬称某人“狗胆包天”,“狗肺(负)心肠”,“狗屁不通”,“狗急跳墙”,称女子“见人就上,狗也骑”,“狗眼看人低”……“看人低,上就上罢”,还有“看驴低,看鸡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改不了吃屎”,“笑面虎,没嘴驴,心黑肺白狼狗子”等等。更有甚者,“狗”字在人们头脑中竟被贬为“臭狗屎”而被列为不雅字眼,称某人事为下流无耻时,不用“你真下流”一类的话,而用“你他娘的真有狗屎运”。就连描写其他动物时,也不忘加上“狗”字,如豺狼狗、耗子偷油猫看狗、鸡鸡狗当爷唤、山狐野鹜狗子羊,连天上飞的鸟类也有个“鹰钩嘴,狗吊子”……这就使狗蒙受了“不白之冤”。人们为什么独对“狗”字反感呢?从字源学上解释,“狗”字的“不雅”原因就在这里。
《说文解字》狗:“犬之有材者(通才),从犬句声”。“狗”是形声字,犬字为形旁,句字为声旁,“狗字在造字的时候,‘狗’只是表示一个声音。它的意思还是由右边的‘犬’来表示。
“狗”在上古,属于人称代名词,即骂人的话。因为先秦时候,“狗”和“苟”通用,“狗”字通“苟且”的“苟”。古代的“君子”是讲真气节、真品行和真操守的,故而“狗”字,也就是“苟且”的意思,引申为没有气节。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狗,犬之有才(通‘材’)者。从犬,句声。”意为凶狠奸诈、低贱下贱之义,用来形容行为卑劣,品行恶劣的人。古人骂人,常在名字前面加个“狗”字来表示对某人的极端轻蔑,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王射子革,中肩,子革投子惠,子惠手绝。乃投子弃,子弃中人,人仆,公射而逸。大子射公,亦中肩,大子还,卒射,皆上造。公射子叔,中盾,子叔还射,公马死,公降于车徒跣(音xiǎn,走路不用鞋带,仅穿袜底),抽矢断鞅,弃车而走。莫敖射大子,中项,大子挟弓而搏之。
当是时也,战斗不严格,各有忧色。莫敖自经于车下,故谚所谓‘抚其胸而不抚其背,言以手自杀也’大子奔随”,“王射子革”的子革,就是楚平王大臣伍参的儿子伍子车。“子革”是他的名字,前面加个“狗”字,就变成“子车”。
“子革”原名的“革”字是一个皮的意思,用在名字里就是“人像皮一样柔软”,“子革”就是皮一样的小子,皮很软,而狗很贱,两者联系起来加在一起说就是“狗样的小子”。“王射子革”就是楚平王用箭射伍参的儿子伍子车。“中肩”是中在肩头。“子革投子惠”,是伍参跟伍子同。《左传》里“公曰句指其鼻曰:勿谓我老”。句,同勾,春秋鲁大夫孟献子(孟孙捷)之子,在《左传》中常称孟献子的孙子,谥文子,所以称公孟文子。
“狗”字属于象形字,“木”字的甲骨文或像木头,或像树干加树枝。金文像木根、木干、木枝、木叶俱全的树木,也有的木枝已简化。小篆承继金文形状,但木叶已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