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行属什么?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宇宙万物的属性分为五大类,即“五材”,并以此作为宇宙万物认识和分析的五个基本概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五行。根据五行说的解释,这五种物质互相资生,也互相克制,因而构成一个总体平衡。这种解释已经触到了现象之间存在着的联系与制约关系。这种思想在《尚书洪范》和《左传昭公元年》中已经有比较确定的阐述。到了两汉的“元气一元论”时期,五行被纳入阴阳框架中,成了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要素。东汉时的经学大师郑玄在他的《周易注》中说:“坤作成之,成于木、火、土、金、水。水,阴之极也,水生木为荥,木生火为舒,火生土为浩,土生金为盈,金生水为氵雍。”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根据“乾为阳,坤为阴”的原则,水是构成自然万物的“极阴之气”,万物皆由水生,依次生木、木、土、金、土、水。这五材相生相克,使万物得以繁衍繁盛。五行说盛行一时,不仅被用于哲学、医学和炼丹中,在占卜占星中,也成了基本法式,影响很大。如把五方、五季(五季以末夏、孟夏、仲夏、季夏代指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五行联系起来考察、推理,形成五脏学说。五脏学说对后世的中医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并被中医学发扬光大,成为中医学的独到之学。五行说在用于占卜时,被赋予了阴阳二象,即从五行推论五数,再以五数推演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