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作用原理?
从分类上看,目前市售的化学杀虫剂大致可分为3类约70余种,而杀菌剂和除草剂则分别约为120种和400种,每种药剂都有其独特的理化特性、作用机理和应用特点等; 从作用机理上看,这些杀虫剂可分为7个类型。了解每一种杀虫剂的化学特点和作用机理,是合理使用该类药物的基础 1.胃毒剂(enteropathotoxins) 此类药物通过触杀作用引起胃肠粘膜病变,导致消化液分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最后造成动物死亡。这一类化合物对哺乳动物的非特异性,对植物源微生物和线虫类害虫有效。常见的有辛硫磷、敌百虫、杀螟松等。
2.触杀剂(contact toxins) 此类药物与昆虫表皮接触后,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些化学感受器,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终使昆虫停止取食、活动失常甚至死亡。大部分杀虫剂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以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活性最高。
3.熏蒸剂(fumigants) 此类杀虫剂的杀虫效力高,毒性较低,通过气体状态作用于昆虫,能够穿透昆虫的保护膜,达到杀灭其中的细菌、病毒及真菌的效果。除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外,还可用于食品、药品等的消毒防腐。如氯仿、四氯化碳、溴甲烷等。
4.内吸剂(systemic insecticides) 此类杀虫剂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或表皮细胞进入人体内部发挥作用,因此可以经叶部施药而直达病所,属于局部治疗作用,多用于治疗植株的生理病害。常见的有氯霉素、噻嗪酮、多菌灵等。
5.拒食剂(antipressants) 此类型的杀虫剂不能内吸,也不能快速渗透昆虫的体表,但它可以通过影响昆虫的取食行为而发挥预防作用。如果昆虫取食了含有此类杀虫剂的枝叶,它会因味觉反应而不愿再取食,逐渐减少直至终止进食,从而起到防虫效果。常见的有辣椒碱、薄荷醇等。
6.诱食剂(appetite stimulants) 这类物质具有类似食物香味的气味,当它遇到昆虫时,会引导昆虫前来取食,从而令害虫得以继续存活下来。所以,这种物质能够延长幼虫期的时间,降低杀虫剂的用量。常用的有乙酰水杨酸、柠檬醛等。
7.不育剂(sterilant) 这类药物的毒性低,对鱼类、蜜蜂等有机体较为安全,通过影响精子运动能力,导致雄虫不育,雌虫产卵量减少,最终实现灭虫保苗效果。常见的有三苯基氰化胂、二苯胺基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