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的壁垒有哪些?
做药有5个门槛,分别是人、才、钱、政策、关系,而其中人才是核心。 医药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人才梯队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潜力。一个优秀的医药企业应当是人才济济的,拥有各个职能的专业人才,包括销售人才的体系,没有优秀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这个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比如恒瑞,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了,其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这与企业内部大量人才的投入是完全匹配的;再如华北制药集团,是我国最早组建的5家国家级大型药品生产集团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A、B两个分类号的化学药物制剂生产企业,这都与华中药业强大的人才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资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医药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研发新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除了前期研发投入以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和生产经营。如果企业资金不足,将会丧失很多发展良机。 良好的政府关系也是一个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新药的审批越来越严格,很多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进程大幅延后,这也增加了制药企业的前期投入。如果有政府资源的企业会更有优势,可以更快获得政策信息,提前启动研发程序,降低成本,先人一步拿到产品的生产批文。当然,这种政府资源不仅仅是当地政界的人脉,还要包括国家药监局等上级机关的关系。
另外,有些特殊药品还需要军方支持,所以与军方最好也要搭建起良好沟通的桥梁。
医药行业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特征,因此医药企业相较于其他行业企业具有高的市场进入壁垒。医药企业的壁垒体现在以下几点:
新药的研发
药物研制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大量的实践,投资巨大,耗时漫长并且具有不确定性。一个新药从实验试制到临床试验和临床报批,直至最后大规模生产需历时数年,有的甚至达10年以上。在整个过程中,临床试验是最漫长和昂贵的阶段,需耗资千万乃至上亿美元。因此,在开发的初始阶段就有必要综合考察潜在新药分子在临床医学、知识产权、商业和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同时,为了保证合理地分配资源,在进入每一个后续阶段之前,都要对项目进行评价,以便决定哪些项目可以继续进行,哪些应该放弃。因此新药具有高的技术壁垒,只有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的医药企业才能不断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药。
医药注册审批和GMP认证
在我国,医药行业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的双重监管,医药企业必须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生产许可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药品的,持证企业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规定申请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组织实施,并由CFDA统一审核、批准、发证。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负责制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核、批准;省级药监部门负责辖区内申请GMP认证企业的申报资料初审和跟踪检查。
新药产品被批准生产后在医院销售必须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调整和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包括“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医疗需要和用药情况,在“乙类目录”中确定本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品种,并对目录内的药品制定相应的支付标准,限定患者的自费比例。医疗保险用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之后的5年才会进行调整。
销售渠道
药品进入医院必须经过招标制度。各医院药品采购委员会根据本院药品的临床治疗需求,按照安全、有效、经济、价低质优的原则,在“药政部门准入”和“医保部门适应支付”基础上,从通过国家GMP认证的生产厂家和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经营企业中选择药品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经医院纪检、工会、专家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品采购中心分批组织与药品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签订药品购销合同,购销合同一年一签。因此,医药产品的销售渠道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以及长期的积累,因此,销售渠道具有很高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