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思的什么生肖?
鼠,子鼠,排第一。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且与十二地支首尾相连。 鼠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啮齿目动物。这种目的特点,就是门牙不能脱落,而且一直在生长。所以老鼠要不停啃咬东西,如果食物不够,可能会吃自己的腿! 其次“子鼠”还代表阴极,是万物开始的地方。又因十干之首为“甲”,五行之中木能生火。故有“甲子”、“甲午”等称呼。
牛,丑牛。牛是一种家畜,在古时由宫廷负责饲养,也有把牛肉放在鼎中烹煮,作为贵族享用的习俗。《礼记·月令》中有记载,周天子有春天祭“元戎”(即大牛),夏天祭“炎帝”(即黄牛),秋天祭“青帝”(即黑牛),冬天祭“白帝”(即白马)的活动。其中,春祭代表新生,夏祭象征成长,秋祭反映收获,冬祭意味着储存。从立春到冬至,古人将一年划分为4个季节12个月,每月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谢天地神赐给人们的财富和生命。牛的重要性。 牛还是12生肖中第二只入经的哺乳动物。
虎,寅虎。《尔雅翼》上说,“寅者,阴物也。”“虎者,阳物也。”认为寅是阳支,虎是阴兽;而子时,一昼夜12时辰的第一个时刻,也是一日的起始,在阴历表示这一天开始于夜晚,所以“子鼠”属阴。 而寅时,一日之始,属阳。老虎“夜食”,又称“猛虎下山”,“猛”字阳边为“寅”,暗示着老虎这一时辰的习性。 “寅”字还有另一层含义,甲骨文“寅”的字形,就像用牛角装饰的箭杆,而古汉字“寅”的字形,很像插着弓箭备用的竹木。这两种形状,都是指准备发射的箭。可见,“寅”含有进取的意思。这与属虎的人具有的积极性,进取性十分相符。
兔,卯兔。兔子总是清晨出洞,黄昏回家。在一天中的“卯时”,正是太阳升起,万物苏醒之时。所以,兔子和卯时,都是早上出生。另外,月亮盈亏圆缺都是有规律的,每隔一个周期就增加一点,正好一个月增满30度,也就是增重1斤。正如农历每月初七、十六、二十五的月相变化一样。人们把每个周期增加的1斤称为“一斤属免”。 而且,在古代军事中,用计谋打败敌人称为“妙计”,这个字的繁体字“妙”,上面部分就象一把尖刀,下面部分是“少女”,整个字形正像一位手执利刃,全副武装,准备出征的女将军。这位女将军所代表的月份正是二月。
龙,辰龙。传说龙是神异动物,能升能浮。《本草纲目·龙》中说,“龙者鳞虫之长……能行云布雨……”说明龙能在天空飞翔,也能下到凡间。 《说文解字》里说,“辰者,三月之卦,阳生发,万物出乎震。”这里说的“三月”,正是春季第二个月份——辰月,此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而辰日,正是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每年到了这天,农民便选吉日砍荆条,编笼子,准备饲养小龙了。
蛇,巳蛇。“巳者,言阳气之盛至极。”也就是说,当太阳运行到离地球最远的距离,开始返回的时节,便是农历四月。因为此时阴气上升,而阳气达到极致,所以,在一天当中,黎明前的时段,就是蛇类最为活跃的时候。
马,午马。“午者,阴至微阳生。”这是指夏至以后,白天越来越长,夜间越来越短,阴阳逐渐消长的过程。而且,“午”字的字形,像两束马尾,正像马头部两侧长长的毛发。
羊,未羊。《尔雅·释羊》中说,“未羊,九月牧焉。”九月,就是农历的季月,同时也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古代牧草丰盛,羊儿爱吃,自然长得肥壮。而末日的未,正像羊儿肥硕的身体。“未”还可以代表农历五月。这时,万物成熟,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而羊在此时,正是发情交配的时候,所以“未”也象征生殖能力。这也符合属羊的人富有爱心,性格温和的特点。
猴,申猴。猴子喜欢爬树,而树上面有很多虫子。于是猴子就利用爪子和牙齿来消灭害虫,保护树木。猴与“禾苗”、“昆虫”皆有关系。因而,猴子的形象就和农事活动联系在一起了。 “申”是个会意字,上面的“田”字,代表田地里的庄稼,下面的“示”代表祭祀。只有勤勤恳恳地耕种,才能获得丰收,迎接丰年。同时,也要定期进行祭祀,感谢上天的恩典。
狗,戌狗。犬,在古代特指长尾巴的狗。而“戌”字的古字形像双手捧着一只小狗。可见,“戌”原指养在家里的狗。 《白虎通义》中记载,“犬,守道之虫也。”意思是说,狗对主人很忠诚,它知道如何恪守职责,怎样做才算正确。这正是属狗人做事的风格。
猪,亥猪。猪是一种家畜,身体肥壮,四肢较短,头大,嘴宽。“亥”的字形,就像一头蹲坐着的大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