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调查通胀预期吗?

溥欣龙溥欣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8年中国CPI比上年回落了1.6%,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下降了3.8%。 当时舆论一片哗然,纷纷猜测通缩要来了。 但事实上,中国的物价水平处在长期低于通胀预期的状态。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CPI连续两年低于1%时,可以认为这是通货紧缩。如果连续三年,几乎可以肯定发生了通货紧缩。 中国从2014年就一直处于通缩的危险边缘,到2015年初,CPI更是跌到了负值区间-0.7%。

为了对抗通缩,2015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35%,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也相应调高。但CPI仍然在持续下降,直到2016年才出现反弹回升,这中间除了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上涨以外,根本没有形成有效带动物价上升的需求侧力量。 实际上,自2014年下半年起中国就一直在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多次降息和降准,刺激经济的力度非常大。但从需求侧的效果来看非常有限,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始终低迷,通货膨胀始终没有抬头的迹象。

2016年以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PPI开始快速上行,到2018年开始传导至CPI,终于实现了CPI的转正,这意味着通缩危险解除了。 如果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标准,过去三年多中国确实面临通缩的危险,好在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最终化险为夷。 然而,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类隐形通胀——预期通胀。

预期通胀是指由于对未来物价水平的预测导致的通胀。这种由预期造成的通胀会反映在资产价格上,也会通过心理预期影响到实际通胀。尽管国内CPI保持低位运行,甚至偶尔出现过负值,但我们不能排除存在隐性通胀的可能。这是因为GDP增长率、就业水平、收入分配等都会影响人们对未来物价的预期。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GDP增幅放缓,居民收入增长受限,物价水平低迷,这可能会加剧预期通胀的风险。

强万金强万金优质答主

对通胀预期的测量有很多方法,而通过对特定样本进行访问的调查方法应该是最常用的方法,比如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调查研究所就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就开始开展一系列的有关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的调查,有关消费者对物价水平未来走势的看法也是其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学术界也早有关注通胀预期问题,比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曾于2007年下半年进行了两次关于通胀预期的问卷调查。中国人民银行也在2008年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关于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查。在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要加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通胀预期的关注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