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调查通胀预期吗?

溥欣龙溥欣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8年中国CPI比上年回落了1.6%,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下降了3.8%。 当时舆论一片哗然,纷纷猜测通缩要来了。 但事实上,中国的物价水平处在长期低于通胀预期的状态。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CPI连续两年低于1%时,可以认为这是通货紧缩。如果连续三年,几乎可以肯定发生了通货紧缩。 中国从2014年就一直处于通缩的危险边缘,到2015年初,CPI更是跌到了负值区间-0.7%。

为了对抗通缩,2015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35%,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也相应调高。但CPI仍然在持续下降,直到2016年才出现反弹回升,这中间除了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上涨以外,根本没有形成有效带动物价上升的需求侧力量。 实际上,自2014年下半年起中国就一直在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多次降息和降准,刺激经济的力度非常大。但从需求侧的效果来看非常有限,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始终低迷,通货膨胀始终没有抬头的迹象。

2016年以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PPI开始快速上行,到2018年开始传导至CPI,终于实现了CPI的转正,这意味着通缩危险解除了。 如果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标准,过去三年多中国确实面临通缩的危险,好在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最终化险为夷。 然而,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类隐形通胀——预期通胀。

预期通胀是指由于对未来物价水平的预测导致的通胀。这种由预期造成的通胀会反映在资产价格上,也会通过心理预期影响到实际通胀。尽管国内CPI保持低位运行,甚至偶尔出现过负值,但我们不能排除存在隐性通胀的可能。这是因为GDP增长率、就业水平、收入分配等都会影响人们对未来物价的预期。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GDP增幅放缓,居民收入增长受限,物价水平低迷,这可能会加剧预期通胀的风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