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来华賟易谈判有谁?
1985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中南海会晤,讨论和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与冲突,签署有关文件并确立双边关系的新原则。这次会面标志着一个时期的结束和一个新的时期开始——从“对抗”到“接触”的开始。 在这之前,中美两国的交流几乎停留在零水平;双方互相派往对方的使节只有5个,而且都没有公开访问过对方的国家。在1983年以前,双方甚至没有正式交换过关于领土问题或台湾问题的意见。
1984年和16年前的1978年一样,也是奥运的一年,也是中美两国领导人打破坚冰、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一年。这一年,两个国家通过体育赛场的较量,增进彼此的理解。 但真正使世界震惊的是1985年的会谈。这一年的3月28日,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进程,邓小平和时任美国总统国策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非正式的会面。
在这次会面中,邓小平直截了当地向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台湾问题和核武器的问题。随后,在两天的会谈中,邓小平和布热津斯基就如何缩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当然,两人也谈到了令人关注的中美贸易问题。当时,美国正在考虑对华征收高达40%的关税以报复中国对美国的商品进口增加。邓小平等中国人不愿放弃自己的战略机遇期,不想失去美国市场。于是他们提议建立“永久正常化”的关系,即无论贸易额多大的关系。
虽然这种“正常化”不包括政治领域,但双方都意识到不能继续让政治领域的分歧影响其他领域的交往。当谈到可能受到政治影响的贸易问题时,邓小平常常引用一句中国的谚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打仗就不好办事”。他的意思是,只要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彼此在商业上的竞争并不损害国家之间的关系。
正如一些分析师所说的那样,尽管有台湾问题和核武器等争端,但在许多层面上,1985年的会面为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结构。它确认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重要性的提升,也为两国在科技、军事等领域合作的开展奠定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