腩五行属什么?
这个字,只出现在粤语和闽南语里。 普通话没有对应的汉字。 普通话的“腹”读fù时,指人的腹部、肚子。 不加引号时,“腹”也可以指食物,比如饭桶(tǒng)。 但这些意思和“腹”的本义关系都不大。 本义已经不可考。 “腹”的繁体字“腹”,像人体着衣的形状,可能表示的是遮盖住肚子的衣服。 这个字还有个读音xì,这个音现在基本不用了。在普通话里,只能找到[xi4]一个读音。 在某些词汇里,“腹”读作xi4,意义也同粤语一样,写作“福”。如“福气”、“福运”。
但在一些口语里或某些特定的词汇中,“腹”读四声时,仍然发[fǔ]音,表“肚子”的意思。 例如 《广韵》“佛俞切”——今福州府音。《集韵》“芳副切”——今兴化府音。《韵会》“芳甫切”——今潮州音。用这些府县的读音来标广州话拼音的话,是fou2,即普通话中的fu3。
这些读音属于古入声字,在上古汉语中,它们都是去声字。在现代吴语里,很多都保留了入声,因此可以找到它们的相应字。 用上海话拼音标注的话:fu3=goo2。 在粤语和闽语中,保留了不少入声字,而且这些语言的语法里还保留着古代的“指称句”,可以用作指示代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语言里的入声字,找到“腹”字古时的读音和意义。
从字形上来看,“腹”字是个形声字,表示意义的部首是“月”,表示声音的部首是“尸”。根据古今字形的演变,“尸”字古音为shī。 根据《广韵》,“尸”有两个读音:上声词“室宜切”,去声字“始宜切”。 上声字的读音容易丢失,所以后世文献里,这个词大多写成“食邑”或者“廪给”。去声字保留了原有的读音,后人写的字典里大多记录的是这个读音——也就是现代汉语的shi4。 据此,可以把“腹”字古音推导如下:
由此可知,“腹”的古音与“肥”是一样的。所以古人说人肥胖,可以用“腹”;说人吃得多,也可以用“腹”。 后来随着语音的变化,“肥”的字形变成了fei1。人们又用“肥”代替“腹”表示同样的含义。于是“腹”字便只用来表示人体的“肚子”这一抽象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