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周边有什么景点?
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又称“祭陵”或“皇帝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是明代皇帝为祭祀中国历史上188位帝皇而修建的皇家庙宇,与天坛、太庙并称北京三大皇家祠庙。 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为京城仅存的一座祭祀性古建筑群,自建成之日起,这里便成为皇帝、王公贵族乃至百姓祭祀帝皇的场所。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清时期每逢皇帝登基、大婚及冬至祭先时都要到此行礼。乾隆皇帝曾御书“历代帝王庙”匾额悬挂于大殿上。清代末年,庙内香火极盛,每年祭祀达百余次之多。民国以后,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帝王庙也渐废颓圮。
建国后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历代帝王庙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游人难至,成为北京城内一处鲜为人识的古迹。在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风雨洗礼之后,这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皇家庙宇已岌岌可危,亟需抢救和保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有关部门对帝王庙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工作,将帝王庙修葺一新并辟地为博物馆对社会开放,供游客参观游览。 在维修过程中,专家们还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遗存。如清康熙年间铸造的方鼎形铁香炉和雍正年间所铸铜香炉各一,以及康熙年间刻制的三块石栏杆碑记等。这些文物的出土不仅为我们研究帝王庙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历代帝王庙的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历代帝王庙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7年,在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帝王庙进行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动工;2009年底,历时三年多的修缮工程完工,一座崭新的帝王庙重现在世人面前,再次成为京城的文物胜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驻足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