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的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溪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9 [字源] 《说文》作“嵠”,注云:“山无石者。从川。”今正。会意。川与石各本作“石”。今正。按《说文·川部》:“溪,山间的小水沟。”从川、从几(见《唐韵》)。许氏盖以几为山之属,故得用之也。然古书多从“石”不用“几”。如《楚辞·九歌》注引《王命》诗曰:“朝辟启兮发灵光,登玉堂兮乘朱螭。”又《山海经》注亦多从“石”而不用“几”者。是许本未得其古义矣。
[说文解字] 【卷十一】【川部】小溪 嵠。山无石者也。从川几声。所奚切
通论五:205 (一)小水称“溪”。徐铉说,当作“山中无石曰溪”;段玉裁说此语非徐之本旨。今按:徐铉说似是而非。他以为“溪水”就是山中无石的流水——这很错了,因为“溪”原来只是山间水沟的统称,未必都是山中的无石水道。但他说“谿”是“山无石者为谿”,那倒是对的,只是这种解释只说到一半,还欠完整。 首先,《说文》所谓“山中无石者谓之谿”的意思是,当人们看到一个山沟,若它既不是大河支流,又不是山谷积水,那就把它称作“谿”了。这就是说,“谿”必须是一类水沟的总名,而不是任何一条具体的山沟的名称。所以“谿”和“谷”一样总被用来指山间的各种水流,而不大用作个别水道的专名,除非这个水沟本身很大很深,或它的流向特别曲折有趣。例如屈原的《楚辞》中屡次提到“洞庭之野,洞庭有一大泽,名曰湘渊……其中有沅湘之分”,就都是把大的水沟叫做“谿”的例子;再如在《庄子·秋水篇》里,河伯自叹“吾长见笑于大方家”的那一场话里,他也曾把自己游历过的一连串大小溪流叫出名字来一一它们是颍、漯之水,箕、汾、涇、洛、渭之流等。在《淮南子》一书里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少例子,像《俶真训》有“入山泉而求蛟龙”的话,《脩务训》有“伏戏至神农,土德而王,而尧舜始立”等等,都说明“谿”在当时是被普遍用作江河湖海以外的所有山水之流的总名的。
其次,根据《说文》的解释,这些所谓的“谿”的水道并不是一般的山沟小河,而是“水无石”的那种小道。也就是说它们都不是由石头组成的,而且它们的水也比较清澈,不像长江黄河那些大河那样浑浊。这就难怪人们要拿它去和“谷”对举,因为《说文》说“山无石者日谷”,也是拿一些没有石头的小沟来同“谷”相比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谿”就是山间那种比较清洁明澈而没有大石的河流和小沟,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小涧”“小渠”之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