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火车站有几个?
威海站
威海站是在铁道部关于在威海市修建铁路的多次批复中,一直确定的车站名称,并且经山东省政府同意。这一名称使用时间最长,持续了4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关于城市建设的文件中,也一直沿用了这个名称。
刘公岛北站
1986年8月,铁道部确定烟威铁路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安排在当年11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建议车站选在刘公岛北时,威海市考虑到刘公岛北旅游和港口开发的需要,难以承担大量铁路货运作业任务,且车站离市区较远,对带动威海市的工农业生产作用不大,并于当年年底向铁道部建议将车站南移,在市区环海路附近建设货运和客运车站。1987年8月,山东省政府确定烟威铁路威海市境内线路方案和建设规模的请示上报国务院后,国务院批复烟威铁路威海段可建可不建。同年9月,交通部批复同意威海港刘公岛北港区修建威海港客货两用的国际候船大厦。为此,威海市向铁道部建议,将烟威铁路威海段的车站由刘公岛北南移到市区望岛,站名定为威海港站。12月初,该建议得到铁道部计划司和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同意。
威海港站
1989年9月,烟威铁路工程正式开工。根据铁道部烟威铁路工程指挥部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的烟威铁路威海段施工前有关问题的纪要,威海站的站名为威海港站,由该市进行调查,提出意见上报。据此,当时威海市有关部门进行反复论证,提出4个选择方案,包括威海港站,威海北站,威海西站和环翠站,报铁道部确定。根据使用名称的历史因素,与主要大中城市相协调的因素,并参照山东省有关市的命名情况,威海市向铁道部建议:站名使用威海站,1995年9月,该建议上报后,经与铁道部协商,同时考虑威海站和威海港站使用起来意思差别不大,同意在建设中仍采用威海港站。1995年12月26日,烟威铁路开通运营使用威海港站。
威海南站
烟威铁路建设期间,为缓解威海市区内交通压力,威海市修建环海路。1991年11月,环海路刘公岛铁桥建成通车,1992年3月起,威海南北交通即从刘公岛铁桥上通过,威海市城区中心北移。与此同时,威海南、北城区的交通联络不断加强,两城区已初步连成一体。烟威铁路从南北城区中间穿过,威海港站成了路网尽端式车站,车站南侧的城区内已无法铺设铁路线路。1995年铁路建成通车后,威海港站虽承担了运输旅客的任务,但无法承担市区发送货物的任务,货物运输不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城市总体交通的改善。为此,威海市一方面向省、铁道部多次反映站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加紧研究解决办法。经过论证,威海市向有关部门建议,尽快在威海港站南侧增建车站一座,与威海港站并站作业。新的车站定名为威海南站,威海港站改为威海北站。1999年2月,铁道部正式批准增建威海南站,1999年下半年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