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遮光率多少合适?
对于遮光,可能很多业主会觉得卧室需要完全的黑暗来保障睡眠,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人的大脑中有个松果体,可以分泌出调节生物钟的激素——褪黑素,这种物质有调节人体睡眠——苏醒节律的作用,与人类睡眠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激素是五羟色胺,它在大脑中起神经递质作用,能够调节情绪、心情,另外,也有防止大脑功能衰退、保护脑血管等功能。 当人在黑暗中时,特别是没有灯光的情况下,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不能通过光线来调节,瞳孔会放大,更多的视网膜细胞会激活,尤其是与视觉相关的神经元被充分唤醒,这些细胞和神经元对光照反应最敏感,从而能更准确地识别光线的不同强度,让大脑产生“昼”或“夜”的时间概念,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匀和等,最终实现入睡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太亮容易醒,太暗很难入睡。
那么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卧室是否要完全遮光,取决于你睡觉的地方以及日常采光的情况。如果房间本身很暗,白天也需要开灯才能工作学习,那当然不需要刻意遮光;反之,若是卧室本来就有很好的自然光源,只是睡前关了窗和门,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那么卧室就可能需要遮光。 但这里要特别提醒一句,无论怎样,人都要养成在固定时间上床、起床的习惯,并尽量保持周围环境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光源刺激身体,让你迅速入眠并且睡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