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困”字,繁体写作“困”,金文作“困”,小篆作“”,字形由“宀”、“木”和“寸”三个部分组成。《说文》解释这个字的本义是“屋下日曲处也。从宀,象形。”也就是说,“困”的字形上面像屋檐,下面像被挤压的横线(日),整个字形表示阳光被重重房屋阻挡,不能直射,因此有“光线昏暗”的意思。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昏”。
“困”字除了表意之外,还有声符作用。古代没有拼音字母,为了标识读音,往往在字中加注同音字或近音字。由于“困”和“昏”都念kun第四声,所以用“困”来标记“昏”的读音;又由于“困”和“昏”都带有kūn第二声,所以用“困”来标记这个读音。这样,“困”就兼有了示音和示意的功能了。
古代的造字法称“六书”,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大类。“困”属于形声字。上面的“宀”象征房子,下面的“寸”表示长度单位,“木”则表示树木。全字的意思是“屋下日处的宽度为一寸的树木”。 古人把一个字的所有笔画,包括偏旁,称为“笔”。每一个偏旁部首都有固定的位置,称之为“部”。“困”字的部首就是“宀”。古书提到某个字的部首时,习惯用“左旁”、“右畔”或者“上边”等词来表示,而不说“左上角”、“右下角”之类。如“问”字的部首是“门”,“闻”字的部首是“耳”,“间”字的部首则是“门”和“间”。这种表述方式其实是不科学的,只是沿用下来,大家习惯了,也就无所谓科学不科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