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为什么五行属火?
因为“玺”,从“火”旁。 古代汉字,有很多和五行有关联。比如“金”“木”“水”“火”“土”旁的多为与这五行有关的字;而有些字,旁是“月”,却是与月亮有关的;还有一些字,旁边是“示”字,则是与祭祀有关的。等等。 而“璽”这个字,甲骨文像一把刻刀,金文字形,像一枚玉做的戒指(古文字中, “玉”和“王”字形很像)上面刻着花纹,字形演变到小篆,就像一枚印玺了。
“璽”的本意指的是古代的印章,这种印章是用雕刻成花纹的玉石或者铜、银等金属制成。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印章,所以皇帝的印章叫做“璽”,大臣们的印章都叫“印”。 《礼记·郊特牲》:“冕十有二旒,天子之冕。诸侯九旒。卿七旒。大夫五旒。士三旒。”
孔颖达解释道:“冕,冠也……其旒数有差者,重之以表示贵贱也……”意思是,冕戴在头上,像条丝带一样的东西叫旒。天子用十二旒的冕,诸侯用九旒的冕,卿大夫用七旒的冕,士用三旒的冕。这是因为天子贵为君主,诸侯国君,以及卿、大夫、士的身份不同,所以用冕的旒数也不同,以此来表示尊卑贵贱的不同。
除了用旒数的多少来表示身份地位之外,还用一个词来表示身份高低——衮服。什么是衮服呢? 《尚书·虞书·尧典》:“舜受命,二十有八载,帝舜在位三十年,禹三十工岁,帝舜老,舜太子启贤,能恭承先王圣德。”孔安国注释说:“舜衣服衮冕。”意思是说,舜继位后,穿着绘有彩色花纹的礼服,戴着镶嵌五彩珠玉的帽子。
舜的儿子大禹治水成功,舜授予他掌管天下的权利,并赐给大禹象征权力的信物——“玄圭”,还亲自为大禹佩戴上象征着统治者的标志——佩玉。
后来,周代礼制规定,君王穿绣有五色龙纹的衮冕,头戴雉羽做成的雉冕,在举行大典时,还要把雉冕插戴在长长的发髻之上。 这样繁复的穿戴,是为了表示帝王身份的尊贵。而这种穿戴,被现代人理解为五行中的“火”——赤色。 因为,古人认为,火是燃烧的火,而不是现在的化学之火,所以,火烧得越久越旺盛,就越是接近红色的火焰。 而“火生土”,所以红色又属于土行。 “火”与“土”就这样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