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体育屡遭?

赫连雯郁赫连雯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早就想过了,中国竞技体育除了吃老本之外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 吃老本吃的是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老本。94年世乒赛国乒被日本队终结,大满贯的梦想破灭;05年的尤伯杯是中国女羽最后一块世大赛金牌,之后便一落千丈;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竞体终于扬眉吐气一次,以后每年都是如此激动人心。但是北京奥运后的四年,从里约到东京,中国竞体在金牌榜上排名下滑严重…… 中国竞技体育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以极低的成本和极其精简的人员规模,靠着几块金牌维持着国家体育的门面,可是当这块门板坏了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往哪里修呢? 我们现在的训练理念,体制,甚至给运动员吃的饭,都有些太落后了。我们的目标是金镶玉,可现在连基本的保障都已经不足,别说超越巅峰了。想想看,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怎么去拼技术,拼体力呢? 有人说,外国选手也是人啊,他们的生理机能不可能比我们更强。对此我只想说,请别忘记了,他们可是吃着高科技的营养餐,有着最专业的体能教练和心理医生,他们的经费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充足(美国游泳队一个队比我国所有参赛队员的经费总和还要高)。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凭什么去比拼呢?我们的运动员不是机器人,他们有思想,会紧张害怕,我们的心理医生能不能跟上他们的脚步是一个大问题——别忘了,这次东京,有那么多运动员因为心理问题而弃牌。

以前我们是靠人数和运气取胜,现在我们的对手越来越专业,而我们自己却越来越业余。

汪馨可汪馨可优质答主

当国内的很多运动员和管理人员认为在训练上和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多多学习,虚心求教的时候,其实我们在另一个方面已经落后于国外同行了,那就是如何处理一些赛场内外的突发问题。这方面国外同行早就培养了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处理手段,一些有实力的体育协会或者运动队都已经聘请专业的政府关系咨询顾问,专门处理可能遇到的突发性问题。

我们经常在一些国际体育大赛上看到,裁判执法有倾向性,甚至出现明显的误判的时候,国外运动员和教练马上就要提出申诉,甚至要求裁判出示判罚的理由,和国内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多的是赛后感慨“这球太黑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国外运动员更加熟悉规则,另外一方面是国外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处理政府(裁判组属于体育领域的执法者)关系的能力,而我们的运动员还在等待规则的修改,或者祈祷那些管理规则的人能够更加公正。

国际体坛是个小社会,要想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就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如何处理好和裁判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还有各单项体育联合会还有技术官员和志愿者的关系,在这点上,我们的体育从业者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