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是什么生肖?
“守”字,从字面意义来讲,是守护、看守的意思;而“卫”字,有保卫、护卫之意——这两个字眼在《史记》中经常出现,如列侯忠臣之属为卫尉,主爵太尉之属为卫将军等等。不过,当它们出现在《本草纲目》这样一部著作里时,却都有了新的含义。 “守”字,在医药领域里有“抑制、阻遏”之意。如《本草纲目》卷一“气”项下云:“凡药之走气者,多用酒洗;守气者,多用盐水蘸。”这里所谓的“守气”就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起到持久作用,犹如卫士驻守一般,因此用盐水浸渍或者浸泡的方式,让药物能够更加牢固地发挥作用。 类似的表述还见于“五脏”和“六腑”条,其中“五脏”“六腑”的配伍关系就像现在所说的“系统”一样,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并非特指实际器官中的五脏六俯。
在这两段话当中,作者孙思邈还强调了“久用自然有效”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适用于这部书的绝大多数内容,也就是古代所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灵枢·岁露》),现代所说的劳逸结合、科学用药的理念。
中国人习惯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属,认为十二生肖动物依次值年,由子鼠开始,到亥猪结束,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属图式。
生肖动物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及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十二生肖中,鼠是子时之属,子时,又称「子夜」,即晚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人们已经酣然入睡。
老鼠常在这时候猖獗出来偷吃五谷杂粮,所以称这时为子时。牛在丑时吃草,农家在晚间两点至四点的时候,牛还在草场上吃草。
虎在夜间出没频繁,而寅时为凌晨三点至五点时刻,这时候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是凶猛的老虎出没的时候,故称寅时为虎时。
卯时,即清晨五至七点。太阳将出未出之际。这时候,天上还有少许星光,是早起的兔子觅食的时候,故称卯时是「免时」。
辰时,亦称「食时」,即上午七至九点。常言道「辰时好刮东北风」,在这时候,龙一样的东北风开始刮起来了,故称辰时为「龙时」。
蛇经常在太阳底下盘曲于地上,而巳时为上午九至十一点,正午将临,蛇正蜕皮换骨,故称「蛇时」。
午时,上午十一点至午后一点。烈日当头,在南方酷热难挡。正是马儿疲倦要午休的时间,故午时为「马时」。
申时,午后三点至五点,猴子出来山林嬉戏的时候,故称「猴时」。
酉时,“鸡入埘」的时候,鸡儿回窝了,正是酉时,即下午五至七点。
戌时,狗看在门,守护家宅,故称黄昏后七点至九点为「狗时」。
亥时,是人们入梦乡的时间,人们在亥时该上床睡觉了,亥时亦称「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