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价世界第几位?
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察,而且统计方式也有待商榷。我按照统计局网站上的数据算了一下,2014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8296元人民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4381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37.5平方米/人。
据此可以计算出每个住户的人均住房投资额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倍,每平方米住宅面积的人均投资额是19735元人民币。如果按3口之家平均来计算的话,一个三口之家用于居住方面的资产约为65905元人民币。如果按照这个数值来换算成国际通用的房贷还款能力指标——房贷还款能力系数(MCS)的话,上海居民整体的MCS值为0.42,低于北京、广州和深圳,仅高于厦门。
当然,有人会质疑说这个数据怎么这么低,因为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是以家庭收入的标准收入减去两个标准差作为贫困线的,这样计算出来的城镇贫困家庭人均收入是月人均1336元人民币(全年16033元人民币),远远低于上海人均住房面积的19735元人民币的住宅资产价值,所以上海的贫困家庭其实是很贫困的。这种算法确实没毛病,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事实,我国自实行房地产调控以来,各大城市的房价基本上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比如上海从2000年到2014年的商品住宅均价是从2688元涨到51238元人民币/平方米,增幅约为19倍!如果以房论富,那么这些年来上海人民的确通过房地产这一项资产的增长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但如果仅仅以房论富的话,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这并没有考虑居民的首付款比例以及还贷的压力。毕竟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而言,他们购买的房产大部分都使用了银行信贷资金,也就是说房子不仅是他们的居住场所同时也是他们的金融资产。如果一个城市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房贷压力小,首付比例低,月供只占其月收入的一半甚至更低的话,那这个城市的居民的整体债务水平肯定是比较低,房贷还款能力系数也肯定比较高,说明这座城市居民的财务状况要比上述那些以房论富的数据看起来要乐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