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属于五行的什么?
先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从五行学说说起 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天地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可以用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来概括描述这种关系。这五个字又被称为“五行”,其对应的五色是金白、木青、水黑、火红、土黄。同时还有对应的声音——金为商,木为角,水为羽,火为徴,土为宫。最后还有五味和五气与之对应。这样看来,好像什么都安排妥当了,但实际上,五行中的三行总是成对出现的,缺少任何一行都不可能完整地表达天地的阴阳信息。古人说天地间存在两种关系,就是“阴阳”,而五行中的两行总是互相搭配的,因此也可以说是阴阳搭配的两行,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它们是一组相对的关系。
那问题来了,楠属什么呢? 有人会说,楠属木啊!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五行中,只有水生木,但无木生火,也就是说,水是木的生(顺)者,木是火的生(逆)者。所以楠应该属火。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还是来看看中医古籍是怎么说的吧!《尚书·洪范》中提到五行时说“一液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稷”;在《淮南子·地形训》中则认为“南方赤帝,其帝炎帝,其名神农,其形赤色,其音徵,其物焦,其治炎德,其神祝融”。可见,在古人的观念里,火是排在木之后的。而且,最有趣的是,无论哪个版本的古籍提到五行,木都是第一个出现。
那么再回到我们的问题,楠到底属什么呢?我在古书上找了好久,发现《礼记·檀弓下》中有这么一句话“丧有全丘,葬有幽圹,斯以为野,斯以为林,斯以为墓,斯以为楠,而反其寝。”这里的“楠”字,古人注解时说是“焚之而有馨香”的意思,也就是说它是祭品之一。从这句话的前面部分来看,它应该是一种用木做的东西,但前面说了,木是顺生的,不可能成为焚化的祭品,于是只有一种解释了,这种东西是用木头做成的人像或者模型,在祭祀时作为供品焚烧。
这种观点在我看来的确有点道理,因为中国古代的确有种祭祀叫“人牲”或“人殉”,就是用活人做供品。而楠,应该就是指这种人牲所用的木头所做的雕像。只是我实在猜不出这是什么朝代的祭祀习俗了,希望有大佬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