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行属金吗?
现在关于五行的争论很多,五行究竟是怎么样的存在?我们人到底属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要详细说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毕竟我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所以我尽量以简单的方式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医所说的五脏跟西医所说的内脏不是一个概念。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功能。而现代科学所讲的脏器则是指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实体性器官,如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它具有代谢功能。当然,现代医学所讲的脏器并不是完整无缺的,而是有一个“阈值”的,也就是说,只有当某一器官的实际重量或体积达到一定数值时才能算作真正的脏器,小于这个数值时,虽然也有实质性的结构,但由于其功能不全,不能认为它是实实在在的“器”。
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通常人体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实质性器官有:大脑(占人体重量的1/56)、心脏(占人体重的1/300)、肝脏(占人体重的2%)、小肠(约等于人体重的4%)。这些器官在体内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不在体内移动。 除了这几个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外,人体内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器”:骨关节、软骨、牙齿等,不过这些器官内所含的物质成分与前面几个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是有区别的。从功能的角度看,这些小器的作用并不比那些大器的作用更重要。所以中医学理论中所谓“五脏”的概念并没有包含这些“小器”。
那么,“五脏”到底是什么呢?中医学所说的“五脏”其实就是指心的生理功能、肺气盛衰、脾胃升降、肾精旺衰等等,用现代的说法来说就是:心肺系统、脾胃系统、肝肾系统,这些脏腑的功能虽然相互影响,但也各有其主。 至于这五脏所属之阴阳,中医认为,心阳虚、肺阳虚、脾阳虚是属阳的,也就是中医所谓的心气、肺气、脾气都是阳性的;而肾阴虚、肝阴虚、胆阴虚则是属阴的,中医所谓的“阴虚生热”“阴虚生燥”“阴虚失眠”都是指肾阴虚、肝阴虚和胆阴虚。
为什么五脏之中有阴阳之分?这是因为五脏虽然都有生化之功,但各有所主,如心生血,肺主治节,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大肠传导,小便排泄,都是有升有降的,只有升中有降,降中有升,五脏才调和;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脏有了偏盛的问题,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问题就出现了。 所以说,无论新五行还是旧五行,或者五行相生相克,最终都要落实在这个阴阳的分上。这是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