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属于五行的什么?
电商,英文简称EC(Electronic Commerce的缩写),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以商品交换为主体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人把电子商务比作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未来的“经济发动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一说法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了。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时代原因:首先,是信息革命的影响;其次,是市场经济的冲击;是科学技术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商务活动的改变和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入和明显。为了适应这种变革趋势,人们逐渐建立起一种新的商务运营模式--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营形式,它既不是单纯的网上交易或者网上商店,也不是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或Bto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业务。它的实质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整个供应链环节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增强竞争力并降低成本。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从事网上销售的企业有80%以上亏损,只有约5%~6%的企业在盈利.而且多数还是靠广告收入来弥补其销售收入的损失。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远没有达到成熟期甚至所谓"黄金时期",因而也就谈不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一个“大起大落”的时期之内。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本身的成熟和完善而带来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足以及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此外还应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及压力等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该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电子商务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后,至今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交易额计算占GDP比重不足千分之四的水平远低于美国的37%(2009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百分之七八十左右;且大部分交易集中在B2C层面,C2B所占比例很小仅约为总交易规模的百分之一二点一,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水平。
从上述情况看,要使电子商务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一是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市场秩序;二是必须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机制。这些都将促进中国电子商务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远景规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