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属什么五行?
《易经》中,“天”、“地”各用“乾卦”、“坤卦”表示;“人”则用“离卦”和“坎卦”来代表。 八卦两两重叠(上下重,左右重)可得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象义。
在《周易》的64卦中,以阴阳之爻数相搭配而成8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阳爻(-)为九,阴爻(一)为六。由两个爻体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六种基本形态: 从上图可以看出,其中两种是阴爻居下位,四种是阳爻居下位。这八种情况也就是《易传》中所说的“爻之象”,即爻的变化情况或现象。 在八种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再配以阴阳两爻的组合就可以构成六十四个三画卦了。根据《易传·系辞上传》中记载的大衍筮法,大衍之数为五十,不用去一而将剩下的四十九个蓍草(这里假设每根蓍草都具有一个太极)等分为二,然后将其中的四十八份置于卦阵上方,一份置之于下方作为动爻之用,这样就构成了下面六画卦的产生过程图: 大衍筮法的整个推演过程都体现了《易传·系辞上传》中所提到的六个步骤:(1)揲之以四而舍去其小;(2)归奇于扐而右还于前;(3)再揲之而复散之;(4)再归奇于扐而左还于前;(5)反复三次;(6)故四营而成爻,三变而得卦。 “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是老子对宇宙万物本原的哲学概括。那么,这个一阴一阳是如何体现在《易经》中的呢?其实,《易经》所体现的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正如上文所述,《易经》通过八个三画爻象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大衍卦,而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是阴与阳之间的一体两面性相互转化而产生的结果罢了,只不过由于位置的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