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投资可靠吗?
从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开始,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财富管理功能有了全新的认知,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机遇。 作为用户,我们既希望财富管理的产品能够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收益水平;又希望产品安全且稳定,不会发生亏损的情况。 在满足这两点的前提下,我们当然也希望产品的收益越高越好。 但事实可能往往不如人意。 以大家目前耳熟能详的阿里系“宝”系列为例,虽然都号称是“稳健理财”或“安睡计划”,但7天的年化收益率从高到低分别是:增利宝(5.4%)、余额宝(2.36%)、添益宝贝(2.35%)和添利一号(1.98%)。 也就是说,在近一个月的周期内,前两个产品的收益高出后两个产品一大截。这跟大众心中所认为的“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有一定出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上述产品虽然同属于“宝”系列,但区别在于投资方向有所不同: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四款产品的基本属性都是货币基金,但是投资方向却略有不同。其中,余额宝和添益宝贝主要投资对象是消费贷款,而添利一号和增利宝则更多关注企业贷款。
通常来说,投资方向的不同会导致产品最终的收益产生差异。以阿里巴巴最近公布的二季度财报为例,其持有的现金及等价资产为2068亿元,较上季度末减少407亿元。这些资金除了部分用于支付运营成本外,其余大部分都投资于债券(含企业债和金融债)和银行存款上。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余额宝的总规模为1.46万亿元,比二季度末减少了1241亿元。从具体投向来看,余额宝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商业汇票、债券回购以及ABS(资管产品)等。
根据《资产管理业务相关政策文件汇编》规定,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资管业务时,应当坚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原则,确保所有产品都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金融产品。这意味着,无论是支付宝还是腾讯理财通,作为平台的提供方,只是起一个信息展示的作用,真正进行资产管理决策和投资的操作都是由机构客户自行完成的。在产品选择方面,平台仅仅起到一个信息筛选的作用。所以,最终造成投资收益高低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机构投资者的运作效率差异。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货币基金,有的能实现高收益,而有的却只能保证低收益甚至可能发生亏损呢?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基金的投资策略了。一般来说,为了在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使资金收益最大化,基金通常会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即在选择优质的基础资产后一次性买入并一直持有,等待市场行情的好转。
这种策略的缺点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在选股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由于公募基金无法主动择时,所以在选定股票的时候容易受到基金经理个人偏好的影响。其次,在单一策略下,基金很难把握市场的节奏,从而错失交易的机会。最后,在被动管理的模式下,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或者板块轮动时,基金往往会面临净值下跌的压力。
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些私募机构则更倾向于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他们会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寻求超越基准的投资回报。为此,他们会采取“动态调整”的策略对组合进行优化。即在宏观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对个股的择时和布局调整,力求获取超额收益。 虽然两种策略的取向不同,但目标都是为了追求高收益。只不过后者需要私募基金管理人具备更优秀的能力圈和更强大的风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