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指的是什么生肖?
立秋是古代民间开始统计收获的季节,因此有“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说法。从这一天起,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转凉。 二十四节气里的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8月6日至9日之间。立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到了!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用“交”字说明立秋时秋日的开端,又用“建中”表明这个时间点在干支历中的位置。作为夏季到秋季的分界点,立秋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物变化推测阴阳消长的规律,总结出“立秋到白露,日夜均分,昼夜温差较大;白露后寒露前,白天渐短,夜晚变长,昼夜温差缩小”的规则并用于指导农耕,这就是“物候”。 古代的气象观测主要靠观察云的形态和听雷声来判定天气变化,人们发现乌云盖顶往往是雷雨天气来临的前兆,所以有了“天开暴雨”的说法。
我国古代将秋雨分为“温雨”“寒雨”和“霜露”,其中,“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含有天气冷晴、水分减少的意思。此时气温开始迅速下降,空气中也弥漫出一丝清冷。 “立了秋,挂锄钩”——意思是立秋之后就要准备“贴秋膘”了。古时候,立秋是个农闲节气,人们有“立秋三天遍地黄”的歌谣,描述的是金黄的稻谷在田野里随风摇曳的美丽景象。
现在,虽然农民们依然忙碌,但秋收已经远远超过立秋的时间。在北方,小麦灌浆、棉花结铃都是在立秋之后,人们要关注病虫害、倒伏和高产栽培的问题;而在南方,早稻收割在即,晚稻拔节长高,双抢的紧张氛围笼罩着整个乡村。
无论南北,金秋十月总是最为忙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有经过春季的萌发与夏季的耕耘,才能换取秋季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