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何去何从?

冷佳蕴冷佳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连续看了《大航海》和《崛起》两部剧。

《大航海》讲的就是明朝万历三大征里对日本之战,以及由此引发的东亚海域的冲突,中日朝三国海军的实力增长与消减。

《崛起》讲的是民国时期吴佩孚、卢永祥、徐世昌等北洋军阀及其后代的恩怨情仇,同时穿插了日俄战争、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一二九等近代中国饱受屈辱的历史事件。 这两部剧有一个共同的背景——海洋禁运。

万历皇帝在位时,由于辽东战局不稳,加上海防力量的削弱,朝鲜之役以明军的惨败告终。自此,从永乐大帝起下西洋开启的海外贸易通道被强行斩断。

在《大航海》中,郑和这一人物被彻底颠覆,成了残暴的君主,手下强抢民女,随意杀人,无恶不作。而现实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倭寇却得到了“合法”海盗的称号,甚至将抢来的姑娘送回村庄。 随着万历皇帝沉迷炼丹,朝廷财政困窘,海军军费严重不足,战舰、士兵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海防力量一败涂地。

到了《崛起》的时代,日本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明朝,曾经称霸一时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人却凭借几艘老旧的战列舰就敢在渤海湾耀武扬威,挑衅中华。 同样,在真实历史中,甲午战败后清廷卖国求荣,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而一九三三年发生了“华北事变”,国民政府竟准备把热河省及长城以北的领土全部让给日本! 可见,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民国时期的新政权,面对海上势力的增长都是无计可施。

那么现在呢? 现在我们有了强大的海军,航母、052D神盾级驱逐舰、潜艇、两栖攻击舰等先进武器一一入列。但一个可怕的现实是我们面临的对手已经从近邻日本、俄国变成了美国。

有人说,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可以从陆海两个方向挑战任何对手。但是,那些敌手又何尝不会从海上入侵? 而且,我海军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维护西太平洋地区的航行自由,防止大国之间的战略误判。这个任务可不是什么好笑的“狗咬狗”的游戏。美日军事力量都在迅速增长,我海空军必须保持更高的建设速度才能维持优势。 更重要的是,海洋禁运的背后是武力威胁,大国的兴衰更替几乎无一例外伴随着血腥的军事斗争。今天的我们远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更加依赖海上贸易和海上力量。

或许有人会说了,美国不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吗?怎么比得上一穷二白的中华? 但我们要清楚,经济的强大不等于军事实力的强大。经济的增长和军备的提升并不是一回事。 一个国家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豪华游艇,最大的私人飞机团队,到处遍布着米其林三星餐厅,却不能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或海军。否则,像埃及和沙特这样人均GDP很高的国家怎么会输得一塌糊涂?

阳乐瑶阳乐瑶优质答主

中国企业家的主流思维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和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发展,甚至在关键时刻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第一、战略短视。很多企业主,缺乏做五至十年战略规划的能力和方法。很多企业都是做一年,就看市场上什么赚钱了,就追什么;或者找一个自己能够懂的业务来做。

第二、模式陈旧。很多企业做的还是传统的生意,互联网思维的融入还不够充分。传统经营模式存在的弊端,通过互联网还不能够彻底革除。

第三、视野狭隘。企业主的视野不够宽阔,导致企业只能在国内同质化的行业内去竞争。如果企业主能够把视野投向海外,情况或将大为改观。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有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去海外投资置业、教育、生活。企业主如果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把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引入国内,并且把国内市场和国外的市场打通连接起来,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总之,无论是世界形势的大变局,还是中国的大发展,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来讲,都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对于身在一线的企业主来说,既要敢于竞争和挑战,又要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和妥善处理风险,唯此,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壮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