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丙烯产能过剩吗?
作为传统的供需弱周期行业,PP的产能扩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011-2013年上游原料丙烯价格暴跌导致部分在建/拟建项目流产,是上一轮扩产周期的顶点(图1);随后在供给缺口显现下,PP迎来两轮涨价周期(2014Q4-2015H1、2017H1);进入2018年以来,在下游需求乏力及海外低价货源冲击下,PP期货价格持续走低,市场悲观情绪弥漫,使得原本预期中的第三轮扩产周期被无限期拖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自2018年下半年起新增产能不断释放,但考虑到装置的检修与降负荷运行等因素,实际有效产能增量并未想象中那么大,且边际上仍相对有限。基于此,我们倾向于认为当前PP产业总体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并无明显产能过剩之忧。
当然,若从长期来看,在环保高压线之下,落后生产能力将逐渐被淘汰,同时先进生产力将获得奖励,那么PP行业整体产能分布必然会重新调整。在这一过程之中,产能利用率和库存水平亦将会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长期来看(如十四五期间)PP有可能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中国聚丙烯产能产量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较高。
PP 产能和产量从 2010 年度的 1094.5/817.5 万吨达到 2017年度的 2307.5/1894 万吨,增长幅度分别为 110.6%和 131.3%,产能和产量的增幅较大。聚丙烯产量增幅高于产能增幅,主要受益于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聚丙烯装置产能利用率的提高。2010 年度我国聚丙烯产能利用率仅为 74.7%,而到 2017年度产能利用率已经提高到82.1%。从全球聚丙烯产能利用率 90%的水平来看,我国聚丙烯装置产能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内聚丙烯产能占全球聚丙烯产能比重达到 30%,成为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国。由于我国聚丙烯消费需求增长强劲及技术不断提高带来产能利用率的逐步提升,使得我国聚丙烯产能产量增长幅度和绝对量均居全球第一位并超过其它国家和地区。2010 年度我国聚丙烯产能占比仅为 21.9%,到 2017 年度产能占比增长至 31.1%。
我国 PP 自给率逐年增长达到 93.6%。
我国 PP 消费量增长幅度同样较大,从 2010 年度的 1177.5万吨增长至 2017 年度的 2145 万吨,增幅达到 82.3%。由于我国PP 产能增速大于消费增速,在产能持续增长的同时,产品能够被顺利消化,我国 PP 自给率逐年增长,从 2010 年度的75.3%增长至 2017 年度的 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