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学堂是哪所大学的前身?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革故鼎新之举,北京大学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汇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南迁”岁月。 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胜利返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一所以文理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并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批大师级学者逐渐涌现,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学者迅速成长起来。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需要一大批立足于世界科学艺术和文化前沿的有创造精神的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地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以更宽广的胸怀、在更高的起点上,走自己的路、办一流学府”的基本思路,从而使北京大学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