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立秋属什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的“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的意思。 立秋一般预示着夏天即将结束,天气会逐渐转凉。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不会再热得大汗淋漓了,早上和傍晚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丝丝凉风。
二候白露生| 大约到了白露节气,光洁亮丽的羽毛上会开始有露珠出现。
三候寒蝉鸣 | 寒蝉是指立秋后的蝉,它们在树荫下鸣叫,声音已经不再嘹亮,给人的感觉有些凄切。 因为有“一候凉风至”“三候寒蝉鸣”的说法,所以民间一直有“立夏小满不出汗,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处暑天气急,白露秋分正暑气”的谚语。 虽然谚语说的是“四立”之中后两个节气,但实际上从立秋开始,气温就会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变大。
在南方地区,有句俗语这样说:“立秋之日雨淋头,整个秋天雨水多。”因此立秋节气的降雨对于后期天气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华北等地,往往出现“早立秋冷得像入冬”的现象,这是因为西北地区夏季干燥,气温很高,空气潮湿程度并不大,所以人们感觉不到明显的凉爽。
但立秋以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白天阳光热烈,晚上却可能迎来一波降温。 另外,按照“立秋晴一天,秋收乐十天”的说法,如果立秋当天天气晴朗,意味着这一年是个丰收之年,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过得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