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至有几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1951年后,我国规定以公历7月7日至8日为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号或者22号开始,到7月初结束。每年夏至的时间不固定,大约在6月21号或22号。今年的夏至是6月21号农历五月初八。
古人认为,夏为岁之首,因此夏至可以说是古代“新年”的开始,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夏至大过年”的说法。《周礼》记载的“立夏祀坤仪”,这里的“坤仪”就是今天说的“大地”,“立夏至”, 说的也是现在所说的“立夏节”。 在古时,夏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从唐朝开始就有夏至宴飨(xiǎng)之礼。明代初期,朝廷在夏至这天还会赐给大臣们冰盘和冰镇葡萄酒。 到了现代,虽然很多习俗已经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古籍中寻找到它的踪迹。例如,在古代夏至时,皇室成员会穿着朱色礼服,并佩戴藻冕(古代帝王祭祀时所戴的礼帽)参加朝会。
而在民间则有祭神祭祖、吃面、消夏避伏、晒书晒书画等习俗。 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夏至除了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点。 进入夏至后,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日照时间也逐渐增加。
中国古代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夏至的来临,而现代天文实践证明,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阳由北及南时间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太阳辐射的热量几乎达到全年最高值。 从气象学角度来讲,夏至是东北三省全年光照时间最长的日子之一,一天24小时当中,白昼可达15个小时左右。
同时,夏至也意味着降雨增多,根据统计,夏至期间,东北地区平均降雨量达40毫米以上。 由于气温高、降水多,植物生长旺盛,整个东北都是绿意盎然、草木繁盛的样子。